伤口护理需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并定期换药;血糖控制要进行个性化饮食管理及遵医嘱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足部要密切观察颜色、温度、感觉等并通过合适鞋袜穿着等保护;还要预防感染和神经病变相关问题,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护理有不同侧重点。
一、伤口护理
1.清洁: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洗伤口,清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坏死组织等。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生理盐水清洁可减少细菌数量,维持伤口局部相对清洁的环境,降低感染风险。清洗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加重伤口损伤,不同年龄患者清洗力度需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儿童皮肤娇嫩,更需轻柔操作。
2.换药: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换药,一般根据渗出物多少及伤口感染风险决定换药频率。若伤口渗出较多,可能需1-2天换药一次;渗出少、感染风险低时可3-5天换药一次。换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引入新的感染源。不同年龄段患者换药时需特别关注其配合度,儿童可能需家长安抚协助。
二、血糖控制
1.饮食管理: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例如,儿童糖尿病足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成年患者要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一般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通过合理饮食控制血糖,稳定血糖水平有助于伤口愈合,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血管、神经的修复等过程。
2.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选择有差异,儿童糖尿病多需胰岛素治疗,成年患者根据病情可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但需注意,药物使用主要是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促进伤口愈合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这里仅强调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足护理的重要性。
三、足部观察与保护
1.观察:密切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通过观察能早期发现足部异常情况。例如,若发现足部皮肤颜色变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可能提示足部血运或神经出现问题,需及时采取措施。不同年龄患者观察时的侧重点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表达足部不适,需家长及医护人员更细致观察其足部表现。
2.保护:
穿着合适鞋袜: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脚部受压。儿童应选择大小合适、舒适的童鞋,防止过紧影响足部血液循环;成年患者也要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
避免受伤:告知患者避免赤足行走、烫伤、冻伤等,因为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感觉减退,容易受伤且伤口不易愈合。对于老年患者,行动可能不便,更要注意防止跌倒等导致足部受伤。
四、并发症预防
1.感染预防:除了伤口清洁换药外,要注意保持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良好,因为营养不良会降低患者抵抗力,增加感染风险。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需求不同,儿童需保证充足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老年患者也要注意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同时,密切监测患者体温、伤口情况等,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如伤口红肿、发热、有脓性分泌物等,及时处理。
2.神经病变相关护理:对于伴有神经病变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足部接触过热或过冷的物体,防止烫伤或冻伤,因为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温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保暖或降温物品,儿童使用时需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