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积水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检查有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核素肾动态显像等,超声是常用初步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肾盂肾盏等情况,磁共振尿路成像对不明确情况有价值,核素肾动态显像能评估分肾功能,病因学诊断相关检查有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查膀胱输尿管反流,CT对复杂情况可明确病因,需综合多种检查诊断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要考虑小儿特点减少不良影响及关注病情变化。
一、临床表现
小儿肾积水的临床表现多样,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明显特异性表现,较大儿童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婴儿期肾积水可能因腹部包块就诊,而儿童可能主诉单侧或双侧腹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或胀痛等。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超声是诊断小儿肾积水最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正常肾盂分离在胎儿期不超过10mm,出生后婴儿肾盂分离不超过15mm可视为生理性,若超过则需考虑肾积水可能。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皮质厚度、肾盂肾盏扩张程度等。例如,肾积水时可见肾盂肾盏扩张呈无回声区,根据扩张程度可初步分级。
意义:能初步筛查肾积水情况,可动态观察肾积水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发展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各年龄段小儿,无辐射,操作相对简便。
2.静脉肾盂造影(IVP)
检查过程: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泌尿系统显影,能更清晰显示肾盂肾盏形态、输尿管情况及肾功能。
诊断标准相关表现:可观察到肾盂肾盏扩张,输尿管可能有迂曲扩张等表现,根据显影情况判断肾积水程度及分肾功能等。对于一些复杂肾积水情况,能提供更详细信息,但有一定辐射,且需患儿配合完成检查。
3.磁共振尿路成像(MRU)
成像特点:利用磁共振技术对泌尿系统进行成像,无需造影剂,可多平面成像,能清晰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结构及走行。
诊断价值:对于超声和IVP诊断不明确的肾积水患儿有重要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或不宜行IVP检查的患儿,能准确评估肾积水程度及尿路解剖结构异常情况。
三、核素肾动态显像
1.原理: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利用核素显像仪检测肾脏对核素的摄取、排泄情况,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以及肾积水时肾脏的排泄功能。
2.诊断意义:能定量评估分肾功能,对于判断肾积水患儿肾功能受损程度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比如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等。
四、病因学诊断相关检查
1.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
适用情况:对于怀疑有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导致肾积水的患儿,VCUG是重要检查方法。
表现及意义:可观察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程度,如反流分为不同等级,反流程度与肾积水的发生发展及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通过该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其严重程度,从而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
2.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肾积水,如怀疑有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导致梗阻的情况,CT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帮助明确病因。不过CT有辐射,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小儿肾积水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多种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病因学检查来明确,不同检查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以准确诊断肾积水并明确病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小儿肾积水的诊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等因素,如小儿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等,在检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小儿的不良影响,同时密切关注小儿的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