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血糖低需及时监测血糖,能母乳喂养的尽早母乳喂养,不能则选合适配方奶喂养,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血糖持续低于2.2mmol/L需静脉补充葡萄糖,因感染致低血糖要积极抗感染,因窒息致低血糖要复苏及支持治疗,低体重早产儿及有基础疾病早产儿需特殊关注,综合采取措施确保早产儿血糖正常促进其成长。
一、及时监测血糖
监测频率:早产儿出生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低体重早产儿、有高危因素(如窒息、感染等)的早产儿,一般建议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通过床旁血糖仪快速检测毛细血管血糖,以了解血糖变化情况。
二、喂养调整
母乳喂养:对于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且其糖分易于消化吸收,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母乳的温度和流速也较适合早产儿,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一般建议按需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吸吮能力和耐受情况调整喂养量和喂养间隔。
人工喂养:若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配方奶的成分经过科学调配,能提供早产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喂养时要注意奶嘴的大小,避免流速过快或过慢影响早产儿的血糖。喂养量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以满足其能量需求,维持血糖水平。
三、静脉补充葡萄糖
适用情况:当早产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反应差、嗜睡、呼吸暂停、皮肤苍白等)或血糖持续低于2.2mmol/L时,需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葡萄糖。静脉补充葡萄糖能快速提升血糖水平,纠正低血糖状态。
输注速度:静脉补充葡萄糖时要控制输注速度,一般起始速度为6-8mg/(kg·min),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输注速度,使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2.6-5.6mmol/L)。同时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反应,如有无呼吸、心率变化等,防止过快输注葡萄糖引起高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四、治疗原发病
感染:若早产儿低血糖是由感染引起,需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明确感染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血糖往往能逐渐恢复正常。
窒息:对于因窒息导致低血糖的早产儿,要给予复苏及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同时要维持内环境稳定,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随着窒息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得到改善,血糖也会逐步恢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体重早产儿:低体重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更不成熟,对血糖波动的耐受能力更差,在监测血糖、喂养调整及静脉补充葡萄糖等方面需更加精细。要严格按照低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标准和血糖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密切观察其生长发育和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对于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早产儿,在处理低血糖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血糖的影响及治疗的相互影响。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早产儿可能存在心功能不全,影响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供应,在补充葡萄糖时要注意输液量和速度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患有内分泌疾病的早产儿可能存在激素分泌异常,需要在治疗低血糖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密切监测相关激素水平及血糖变化。
总之,早产儿血糖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早产儿的个体情况,采取及时监测、合理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以确保早产儿血糖恢复正常,促进其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