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齿拔除第四天疼的常见原因包括正常术后反应,即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疼痛;感染因素,如局部细菌感染致疼痛加剧或干槽症等;邻牙或周围组织损伤,邻牙损伤可致隐痛等、周围软组织损伤可致刺痛等;还有神经反射性疼痛,拔除区域神经受刺激可致牵涉痛,若疼痛明显且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疼痛:阻生齿拔除后,局部会形成创面,第四天仍处于愈合阶段。在愈合过程中,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还未完全消退,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疼痛。一般这种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呈逐渐缓解趋势。例如,牙槽窝内的血凝块在形成及初步机化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胀痛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疼痛感受可能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都遵循术后逐渐恢复的规律。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自身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可能疼痛持续时间会稍长,但也基本符合正常的愈合进程。
感染因素
局部感染:
细菌感染:如果拔牙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细菌容易在创面滋生。阻生齿拔除创伤相对较大,创面暴露在口腔环境中,口腔中的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可能侵入创面引起感染。感染后会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疼痛性质多为跳痛、胀痛,可能还伴有局部红肿、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口腔卫生意识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导致疼痛;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机体抵抗力可能下降,也较易出现感染相关疼痛。有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创面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加重疼痛。
干槽症:这是阻生齿拔除后较严重的感染并发症,通常在术后2-3天开始出现疼痛,疼痛可向耳颞部放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拔牙创内血凝块脱落,牙槽骨暴露,有恶臭。干槽症多见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年人群相对多见,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有全身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患者,发生干槽症后对机体的影响更大,疼痛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更显著。
邻牙或周围组织损伤
邻牙损伤:在拔除阻生齿过程中,可能会对相邻牙齿造成一定损伤,第四天时损伤部位可能出现疼痛。比如邻牙的牙体组织损伤或牙周组织损伤,疼痛可能表现为持续的隐痛或胀痛,且可能伴有邻牙的不适、咬合痛等。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的邻牙相对较小、较稚嫩,更容易在操作中受到损伤;对于有牙周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邻牙本身有一定损伤基础,阻生齿拔除时更易加重邻牙的疼痛症状。
周围软组织损伤:阻生齿周围的牙龈、黏膜等软组织在拔除过程中可能受到牵拉、撕裂等损伤,第四天时损伤部位尚未完全恢复,会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一般与创面的位置和损伤程度有关,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胀痛,可能伴有局部的肿胀。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组织敏感性可能增加,周围软组织损伤后疼痛可能更明显;老年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周围软组织损伤后的疼痛恢复时间可能较长。
其他因素
神经反射性疼痛:阻生齿拔除区域的神经分布较为丰富,手术刺激可能引起神经反射性疼痛。例如,拔除下颌阻生齿时可能刺激下牙槽神经,导致同侧面部、耳部等区域出现牵涉痛,在第四天仍可能有疼痛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神经反射性疼痛的感知和耐受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对这种牵涉痛感到不安,但一般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缓解。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神经反射性疼痛可能更复杂,疼痛持续时间和表现可能与无基础疾病患者不同。
如果阻生齿拔除第四天疼痛明显且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肿胀加重等),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