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是牙龈乳头部位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生物,与局部刺激因素有关,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和手术治疗,复发预防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诊、去除病因,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群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牙龈瘤的定义与表现
牙龈瘤是发生在牙龈乳头部位的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多表现为牙龈局限性肿大,颜色可为红色或粉红色,质地一般较软,有的较韧,可伴有溃疡、出血等情况,通常与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有关。
二、治疗方法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洁治、刮治:通过洗牙(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这是治疗牙龈瘤的基础步骤。对于有不良修复体的患者,需拆除不良修复体,消除其对牙龈的持续刺激。
2.纠正不良习惯:如果患者存在如刷牙方法不当等不良习惯,需要进行纠正,教导正确的刷牙方式,如巴氏刷牙法,以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二)手术治疗
1.单纯切除:对于较小的牙龈瘤,可在局部麻醉下将牙龈瘤完整切除,同时需将波及的牙齿附近的牙周膜及相应部位的牙槽骨骨膜去除,以防止复发。
2.病变波及牙的处理:若牙龈瘤波及的牙齿有松动、病变等情况,可能需要拔除相关牙齿。比如牙龈瘤与牙齿关系密切,去除牙龈瘤后牙齿无法保留,则应拔除牙齿,并同时处理病变组织。
三、复发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
成年人: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同时,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牙齿邻面。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洁治。
儿童: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刷牙,可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年龄较小的儿童刷牙后家长要检查清洁情况。儿童的口腔卫生维护也很重要,因为不良口腔卫生状况容易导致菌斑堆积,再次引发牙龈瘤。
2.定期复诊:患者在治疗后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一般间隔1-3个月不等,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牙龈恢复情况,发现早期问题并处理。
3.去除病因:如果患者存在全身性疾病导致口腔局部易发生牙龈炎症等情况,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环境易受影响,需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控制血糖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从根源上减少牙龈瘤复发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1.妊娠期牙龈瘤可能会因激素变化等因素有所变化。在治疗时要谨慎考虑,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一般在妊娠4-6个月时,若病情需要可进行适当的牙龈瘤治疗,但操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引起早产等情况。同时,要特别注重口腔卫生维护,因为妊娠期女性口腔卫生不良更容易引发牙龈问题,包括牙龈瘤相关病变。
2.儿童:儿童发生牙龈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时要更加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儿童因恐惧不配合治疗。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时,要选择儿童能接受的方式,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尽量减少对恒牙胚等的影响。并且要向家长强调儿童口腔卫生教育的重要性,预防儿童牙龈瘤的发生。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牙龈瘤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手术前后血压的控制,避免因手术刺激等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愈合,术后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