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检查包括影像学、血液及血管超声检查。CTPA是诊断肺栓塞首选影像学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血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适用于碘造影剂过敏者;MRPA对碘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者适用。血液检查中D-二聚体可辅助判断但非特异,凝血功能等为辅助;下肢深静脉超声可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肺栓塞诊断有提示意义。
一、影像学检查
(一)CT肺动脉造影(CTPA)
1.原理及优势: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它能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肺动脉显影,可清晰观察到肺动脉内是否存在充盈缺损等血栓表现。对于大多数肺栓塞患者,CTPA可以准确地发现肺动脉内的血栓位置、范围等情况,是目前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适用人群:适用于大多数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一般不影响其检查的可行性,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权衡辐射剂量与诊断价值后谨慎选择。
(二)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1.原理:该检查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气体或颗粒分别进行肺通气和灌注显像。肺栓塞时,灌注显像表现为肺段性缺损,而通气显像正常,呈现出“不匹配”的表现,这是肺栓塞的典型核素显像特征。
2.适用人群:对于对碘造影剂过敏不能进行CTPA检查的患者较为适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检查,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考虑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剂量影响,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
(三)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
1.原理:MRPA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显示肺动脉内的情况,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形态、位置等。它对于诊断肺栓塞也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的患者。
2.适用人群: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等不能进行CTPA检查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一般均可进行,但儿童进行检查时需要适当镇静等特殊处理,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二、血液检查
(一)D-二聚体
1.原理及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肺栓塞时由于血栓形成、纤维蛋白溶解,血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并非肺栓塞所特有,许多其他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等也可导致其升高。一般来说,D-二聚体低于500μg/L时,肺栓塞的可能性较低;若高于此值,则需要结合临床等其他检查进一步判断。
2.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一般年龄越大,D-二聚体水平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总体来说其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检测,但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二)凝血功能等其他血液指标
1.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肺栓塞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的异常,但这些指标的变化并非肺栓塞特异性的。通过监测这些凝血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但主要还是作为辅助诊断信息,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肺栓塞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参考值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用于评估患者整体凝血状况。
三、血管超声检查
(一)下肢深静脉超声
1.原理及意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重要栓子来源,通过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下肢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如果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诊断肺栓塞有重要提示意义,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是肺栓塞的常见原因。
2.适用人群:适用于临床怀疑肺栓塞且同时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检查,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检查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等,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