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期泌尿道感染风险增加与生理结构、经血及卫生用品有关,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可通过选择合适卫生巾、勤换、保持外阴清洁、充足饮水、避免久坐等措施预防,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
生理结构因素
女性尿道长度约3-5厘米,相比男性尿道短很多,这使得细菌更容易从尿道外口进入膀胱等泌尿系统部位。在生理期,经血的存在会改变尿道周围的微环境,正常情况下尿道周围有一定的菌群平衡,经血的出现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得原本存在的少量细菌容易过度繁殖引发感染。例如,有研究发现,生理期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比非生理期有所升高,主要是因为生理结构和经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卫生用品因素
生理期使用的卫生巾如果透气性差或者更换不频繁,会导致会阴部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可以沿着尿道上行感染泌尿系统。比如,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会使局部温度和湿度适宜细菌滋生,增加泌尿道感染的风险。
不同人群在生理期泌尿道感染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生理期时身体的抵抗力相对较低。此时更要注意生理期的卫生护理,选择透气性好、质量合格的卫生巾,并且要勤换卫生巾,一般建议2-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但要注意避免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
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在生理期发生泌尿道感染,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这一时期的女性要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在生理期要更加注重个人卫生,除了正确使用卫生巾外,还要避免性生活,因为性生活可能会将细菌带入尿道引发感染。
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泌尿系统的黏膜会变得相对脆弱,在生理期时泌尿道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这一时期的女性除了要做好生理期的基本卫生护理外,还需要更加关注自身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泌尿道感染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预防生理期泌尿道感染的措施
卫生护理方面
选择合适的卫生巾: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透气性好的卫生巾,这样可以减少局部潮湿的情况,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例如,具有棉质表面且有良好透气设计的卫生巾,能让会阴部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
勤换卫生巾:一般每2-4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尤其是在经血较多的时候更要及时更换,以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时要注意由前向后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和尿道部位。但要注意不要冲洗阴道,因为阴道有自身的酸碱平衡和菌群平衡,过度冲洗会破坏这种平衡,增加感染风险。
生活方式方面
充足饮水: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尿液对尿道有冲刷作用,能够帮助减少细菌在尿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风险。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以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避免久坐:久坐会导致会阴部透气性变差,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滋生细菌。生理期时更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促进会阴部的血液循环。
总之,女性在生理期要重视泌尿道感染的预防,通过注意卫生护理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发生风险。如果在生理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道感染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