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有局部症状如疼痛、咽干、咽部异物感和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药物治疗(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用抗菌药物)和局部治疗(含漱液漱口、咽喉含片缓解不适)。
一、急性咽喉炎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疼痛:急性咽喉炎患者常出现咽喉部疼痛,初期可能是轻微的灼热感,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时疼痛往往会明显加剧,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可能因吞咽疼痛而影响进食。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2.咽干:患者会感觉咽喉部干燥,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咽喉部黏膜,导致腺体分泌功能变化,使患者主观上有咽干的感觉,在空气干燥或说话较多时咽干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3.咽部异物感:患者总觉得咽喉部有东西堵塞,咳不出又咽不下,这也是由于咽喉部炎症引起黏膜肿胀、神经受刺激等因素导致,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用嗓过度的教师等职业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异物感。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急性咽喉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为低热或中度发热,而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更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急性咽喉炎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且高热可能会引发惊厥等并发症,需特别关注。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症状相对较重。
2.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较差,这是因为机体在应对炎症反应时消耗能量,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的人群在患急性咽喉炎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二、急性咽喉炎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炎症。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学龄儿童也需要9-12小时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2.多饮水: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有助于减轻咽喉部干燥、疼痛等症状,饮水量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一般每天不少于1500-2000毫升,儿童要根据年龄适量饮水,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引起呛咳等情况。
3.清淡饮食: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过冷的食物,以免加重咽喉部刺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喜欢吃辛辣食物的人群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在某些病毒性感冒引发的急性咽喉炎中,可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2.抗菌药物:当明确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等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需选用其他合适的抗菌药物替代。
(三)局部治疗
1.含漱液: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液漱口,可清洁口腔、杀菌、减轻咽喉部炎症,含漱时要注意方法,让含漱液在咽喉部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吐出,儿童含漱时需要家长协助,避免误咽。
2.咽喉含片:使用西瓜霜含片等咽喉含片,可起到局部消肿、止痛、清凉的作用,缓解咽喉部不适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使用含片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剂型,儿童需避免使用可能误吞的大颗粒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