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可由口腔局部因素(龋齿、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和全身因素(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导致,治疗需针对不同因素分别进行补牙、牙周序列治疗、智齿拔除、根除幽门螺杆菌、控制血糖等;预防要从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和全身健康(合理饮食、定期体检)方面入手。
一、口臭的治疗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口臭
1.龋齿
对于龋齿引起的口臭,需要进行补牙治疗。通过去除龋坏组织,用合适的充填材料填充龋洞。例如,浅龋和中龋可以一次完成充填,深龋需要先垫底再充填。这是因为龋洞内会有食物残渣滞留,经过细菌发酵产生异味,补牙可以去除这些滞留因素。
2.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需要进行牙周序列治疗。首先是龈上洁治,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然后是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清除牙龈下的牙石和菌斑,消除牙周袋。炎症控制后,口臭情况会有所改善。因为牙周炎时,牙周袋内会有大量细菌滋生,产生异味物质。
3.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导致的口臭,需要局部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将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待炎症缓解后,对于位置不正、无保留价值的智齿可考虑拔除。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口臭
1.消化系统疾病
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溃疡等导致的口臭,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和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用药的方案。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产生的异味通过口腔呼出。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导致口臭。此时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如使用胰岛素等)使血糖恢复正常范围。当血糖得到控制后,口臭症状可能会减轻,因为酮症酸中毒时体内会产生酮体,通过呼吸排出有异味。
二、口臭的预防
(一)口腔卫生方面
1.正确刷牙
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进人邻面的间隙,做前后向的颤动。这样可以有效清除牙面上的菌斑、食物残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刷牙方法基本相同,但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刷牙效果。对于老年人,可能需要选择刷毛较软且刷头较小的牙刷,方便清洁口腔。
2.使用牙线和漱口水
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尤其是牙齿邻面。漱口水可以辅助清洁口腔,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漱口水,如含有氯己定的漱口水,但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以防误吞。使用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从而预防口臭。
(二)全身健康方面
1.合理饮食
避免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洋葱、大蒜等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暂时性口臭。同时,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口腔和全身的健康。例如,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牙龈出血等问题,进而引起口臭,而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持血糖稳定,预防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导致的口臭。
2.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口臭的全身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更要注意控制病情,因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可能会引起口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