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眩晕相关疾病,需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病情况(诱因、时间、频率)和伴随症状(自主神经症状、耳鸣听力下降等);体格检查有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辅助检查包括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VEMP)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各检查针对不同年龄等特殊情况有相应注意事项,以排查不同病因导致的眩晕。
一、详细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
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发作的诱因,比如是否在起床、躺下、翻身、低头、抬头等特定头位变化时发作,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发作诱因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女性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因素在头位改变时更易诱发耳石症。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能因颈部姿势改变成为诱因之一。同时要明确发作的时间,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一般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发作时间较短,通常数秒至数十秒。
询问眩晕发作的频率,是偶尔发作还是频繁发作,不同频率可能提示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因情况。
2.伴随症状
查看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这在耳石症发作时较为常见。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需观察是否有哭闹、拒食等表现来辅助判断。
了解是否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虽然耳石症一般听力正常,但如果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需与其他内耳疾病相鉴别,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耳鸣、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不同,如青少年可能因噪声暴露等因素,而老年人可能与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等有关。
二、体格检查
1.Dix-Hallpike试验
检查者坐于患者床旁,让患者迅速取仰卧垂头位,头向患侧转45°,然后迅速将患者头及身体向另一侧转,变为侧卧位,头向对侧转45°,观察患者眼震情况。正常情况下无眼震,若患者出现旋转性眼震,且眼震有疲劳性,即反复试验后眼震减轻,高度提示耳石症。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该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儿童患者因配合度可能较差,要做好安抚工作。
2.Roll试验
让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平卧,头向一侧转45°,然后向另一侧转45°,观察眼震情况。同样,正常无眼震,有耳石症时可出现相应眼震表现。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要考虑到其身体特殊性,操作时动作幅度和力度要适中,避免对孕妇造成不良影响。
三、辅助检查
1.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了解患者听力情况,耳石症患者一般纯音测听结果正常,通过该检查可排除其他听力相关疾病导致眩晕的可能。不同年龄人群听力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有其特定的听力发育曲线,需依据儿童听力标准来判断。
声导抗检查:主要观察鼓膜活动情况及中耳传音功能,耳石症患者声导抗结果一般无异常,可辅助鉴别中耳病变引起眩晕的情况。
2.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电图:记录眼震情况,耳石症患者在诱发试验中出现的眼震具有特征性,通过眼震电图可更客观地记录眼震的方向、频率等,为诊断提供依据。对于婴幼儿患者,眼震电图检查相对困难,可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有助于判断半规管功能,耳石症患者VEMP可出现异常,尤其是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VEMP可能有异常表现,不同年龄组VEMP正常参考值有差异,需根据年龄调整判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如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优先选择对儿童辐射小的检查方法,如MRI等。MRI对于后颅窝病变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好地排除中枢性病变导致类似耳石症表现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