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可由生理性、病理性、医源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青春期前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未成熟、妊娠期和哺乳期、长期剧烈运动、睡眠及性生活等导致的泌乳素变化;病理性因素有垂体疾病(如泌乳素瘤、其他垂体肿瘤、垂体柄受压)、下丘脑疾病(如颅咽管瘤、下丘脑炎症)、系统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药物因素(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动力药、雌激素类药物);医源性因素包括胸部手术、长期乳房刺激等引起泌乳素分泌增加。
一、生理性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因素
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可能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尚未完全成熟,出现生理性高泌乳素血症情况,一般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恢复正常。女性在妊娠期,由于胎盘分泌大量生乳素释放因子等,会刺激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泌乳素,导致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适应过程,为产后泌乳做准备;哺乳期女性,泌乳素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以维持乳汁分泌,这也是生理性的。
(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泌乳素分泌调节紊乱,引起泌乳素轻度升高;睡眠时泌乳素分泌会有生理性波动,一般夜间睡眠时泌乳素水平较白天高,尤其深睡眠时更为明显;此外,性生活也可能引起泌乳素短暂升高,这与性活动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有关。
二、病理性因素
(一)垂体疾病
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引起高泌乳素血症的垂体疾病,垂体泌乳素瘤细胞自主性分泌过多泌乳素,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升高,可高达正常水平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除泌乳素升高外,还可能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头痛、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
其他垂体肿瘤,如促甲状腺激素瘤等,也可能通过间接机制影响泌乳素的分泌调节,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另外,垂体柄受压等情况,会影响泌乳素的正常转运,使泌乳素在体内蓄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
(二)下丘脑疾病
下丘脑是泌乳素分泌的重要调节中枢,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下丘脑炎症等,可影响多巴胺等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合成与分泌,使得对泌乳素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多。例如颅咽管瘤可压迫下丘脑,破坏正常的神经内分泌调节通路,引发高泌乳素血症。
(三)系统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负反馈机制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也能刺激泌乳素细胞分泌泌乳素,导致泌乳素升高。常见症状有畏寒、乏力、黏液性水肿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脏对泌乳素的清除减少,以及肾功能不全导致体内内环境紊乱,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进而引起泌乳素水平升高。患者会有肾功能不全相关表现,如水肿、尿量改变、贫血等。
肝硬化患者,肝脏对泌乳素的代谢清除功能下降,同时肝硬化导致内分泌紊乱,也可导致泌乳素升高,常伴有肝硬化相关症状,如腹水、黄疸、脾大等。
(四)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氯丙嗪、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它们能阻断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胺对泌乳素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也可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引起泌乳素升高;此外,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
三、医源性因素
胸部手术、长期乳房刺激(如多次乳头检查、乳房按摩等)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泌乳素分泌增加。例如一些胸部外科手术,可能刺激相关神经通路,导致泌乳素短暂或长期升高;长期佩戴过紧的胸罩等对乳房的持续刺激,也可能影响泌乳素的分泌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