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检查包括影像学、病原学、血液学检查。影像学中胸部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后期有相应表现,胸部CT更清晰;病原学有病毒核酸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抗原检测(pp65抗原检测)、病毒分离培养;血液学有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检查,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病史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纹理增多、模糊,后期可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泡浸润影,可见网状、结节状阴影等,对于初步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有一定帮助,但敏感性相对有限,不同年龄、性别及基础病史的患者肺部X线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不同特点,比如儿童患者肺部X线表现可能相对更为多样且变化较快。
2.胸部CT检查:相较于X线检查,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细节,可发现肺部微小的浸润病灶、磨玻璃影、实变影等,有助于更早、更准确地判断肺部病变范围和程度。不同年龄人群的胸部CT表现有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肺部组织特点,CT下病变可能更易累及双肺,而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免疫抑制病史的患者,CT表现可能更复杂,需结合病史综合分析。
二、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如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检测巨细胞病毒(CMV)的核酸。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早期检测出CMV感染。不同年龄患者的标本采集方法和要求有差异,儿童患者采集标本相对较困难,需更轻柔规范的操作;对于免疫抑制患者,由于其免疫力低下,病毒载量可能有不同特点,检测结果的解读需结合患者整体情况。
核酸杂交技术:也可用于检测CMV核酸,但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稍低一些,不过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也可作为辅助检测手段。
2.病毒抗原检测
pp65抗原检测:通过检测外周血中CMV的pp65抗原,可早期诊断活动性CMV感染。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pp65抗原检测的阳性率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在免疫状态相近时阳性率差异不大,但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pp65抗原检测阳性率可能受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病毒分离培养:将患者标本接种于适宜的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后观察是否有CMV生长以进行病毒分离。该方法是诊断CMV感染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临床上应用相对较少。
三、血液学检查
1.血常规: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如白细胞减少或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等。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表现不同,儿童患者在感染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可能更明显,且可能伴随贫血等表现;对于有基础血液系统疾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血常规表现可能受到基础疾病影响,需仔细鉴别。
2.肝功能检查:部分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这与CMV感染累及肝脏有关。不同性别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儿童患者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肝功能异常时可能病情变化更快,需要密切监测。
3.免疫功能检查:对于怀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患者,还需进行免疫功能检查,如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免疫抑制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的免疫功能检查结果有其特殊表现,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免疫功能异常是导致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检查和诊断时需重点关注其免疫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