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和肺炎有一定关联又不完全等同,肺部感染范围更广,肺炎是肺部感染典型类型,发病机制上相同病原体感染可相互蔓延,非感染性因素致肺部感染不属于肺炎,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在两者间有差异,特殊人群患肺部感染或肺炎时各有特点。
从定义看区别与联系
肺部感染:涵盖的范围较广,除了肺炎所涉及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外,还可能包括气管、支气管的感染等情况,比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也属于广义肺部感染的范畴,其病原体同样可以是病毒、细菌等,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病变可能主要在气管和支气管部位,未累及到肺泡等肺炎典型累及的部位。
肺炎:主要强调的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症状相对更典型,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影像学上多有肺部浸润影等典型表现,是肺部感染中累及肺泡等部位的较为典型的类型。
发病机制方面的关联与差异
相同病原体感染时:无论是肺部感染中的肺炎还是单纯气管支气管的感染,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时,都可能从气道开始侵袭,如果病原体毒力较强或人体抵抗力下降,就可能进一步向下蔓延累及肺泡等部位引发肺炎。对于病毒感染,比如流感病毒,既可以引起气管支气管炎这种肺部感染中较轻的类型,也可能导致病毒性肺炎,病变累及肺泡等肺间质部位。
不同发病机制体现:肺部感染中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情况,比如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部接受放射性治疗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这就不属于肺炎范畴,肺炎主要是由感染性因素为主导致的炎症。
临床表现的特点
肺部感染(以气管支气管炎为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初期多为干咳,之后可能咳少量黏液痰,可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病程相对较短,经过适当治疗恢复较快。
肺炎:全身症状相对较重,除了咳嗽、咳痰外,常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还可能伴有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咳嗽多为咳痰较明显,可为脓性痰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学上能清晰看到肺部的炎症浸润影等表现。
诊断方法及依据
肺部感染(气管支气管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血常规等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等,胸部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等表现。
肺炎:除了临床表现外,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会有典型的肺部浸润影等表现,同时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可明确病原体种类,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肺部感染时无论是气管支气管炎还是肺炎都需要密切关注。儿童患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成人更快,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比如婴幼儿肺炎,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发绀等不典型症状,而肺部感染中的气管支气管炎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儿童发生肺部感染后,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等。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肺部感染后无论是肺炎还是其他肺部感染情况,恢复相对较慢,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老年人患肺炎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可能不明显,而以意识模糊、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所以对于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情况要加强监测。
孕妇:孕妇发生肺部感染时需要谨慎处理,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是肺炎,选择抗生素等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肺部感染中的其他情况也需要根据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要权衡治疗收益和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