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异常聚积肾脏所致,与代谢、局部、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有肾区疼痛、血尿等表现,超声、CT等可检查,小结石可促排、药物治,大结石用碎石、取石术;肾肿瘤分良恶性,肾细胞癌与遗传、吸烟等有关,良性病因不明,早期多无症状,增大有腰痛等表现,超声、CT等可查,良性小且无症状定期观,大或有症状手术切,恶性早期手术,晚期综合治,儿童肾肿瘤治疗有差异。
一、疾病定义与成因
肾结石
定义:是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代谢异常(如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浓度升高或降低)、局部因素(如尿路梗阻、感染、异物等)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水过少、饮食中高嘌呤、高草酸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患病风险有所差异,例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尿酸代谢等因素相关;儿童肾结石相对少见,但如果存在先天性尿路畸形等情况也可能引发。
肾肿瘤
定义:是指发生在肾脏的肿瘤性病变,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肾肿瘤如肾细胞癌等较为常见。
成因:肾细胞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如VHL基因等突变)、吸烟、肥胖、高血压、长期血液透析等因素有关;而良性肾肿瘤相对病因较不明确,部分可能与肾脏局部组织异常增生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不同,肾细胞癌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儿童肾肿瘤多为恶性,如肾母细胞瘤,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肾结石
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区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等部位;还可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若合并感染还可有发热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肾结石患者可能因表达能力受限,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而更易出现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肾肿瘤
症状:早期肾肿瘤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腰痛、腹部肿块、血尿等表现,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副瘤综合征,如发热、高血压、血沉增快等。对于儿童肾母细胞瘤患者,多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常被家长发现腹部有无痛性包块。
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
肾结石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筛查肾结石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强回声光团伴声影;CT检查对于肾结石的诊断更为准确,能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等;尿路平片(KUB)也可发现阳性结石。
肾肿瘤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初步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CT检查对肾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重要作用;此外,肾动脉造影等检查可用于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等。
四、治疗原则
肾结石
治疗: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适度运动等促进结石自行排出;药物治疗可使用排石药物等;对于较大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手术方法。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患者手术需更谨慎,优先考虑非侵入性或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肾肿瘤
治疗:对于良性肾肿瘤,若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观察;若肿瘤较大或有症状则考虑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肾肿瘤,如肾细胞癌,早期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等,晚期可能需要结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儿童肾母细胞瘤多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