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侵犯肺部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不同人群患病风险不同,常见致病真菌有曲霉、念珠菌、隐球菌等,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治疗需去除诱因并抗真菌用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功能缺陷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常见的致病真菌种类
曲霉:是较为常见的致病真菌之一,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引发感染,尤其在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中易导致肺部病变。
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正常人体口腔、肠道等部位可有念珠菌定植,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念珠菌大量繁殖并侵袭肺部。
隐球菌:新型隐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种,可通过吸入环境中的隐球菌孢子而感染肺部,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风险更高。
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症状方面:不同真菌引起的感染症状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热型不定;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部分患者可有咳痰带血、胸痛等表现。对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症状较为严重。例如,隐球菌感染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如果隐球菌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体征方面:肺部听诊可能无明显异常,也可能听到湿啰音等。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
诊断方法
病原学检查:
痰涂片及培养:痰标本是常用的检查标本,但痰标本容易受到口咽部定植菌的污染,所以需要多次送检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如果痰培养多次检出同一真菌,且临床符合肺部真菌感染表现,则有重要诊断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通过BAL获取的标本进行检查,可减少口咽部污染的影响,提高病原学诊断的准确性。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通过其他方法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等获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真菌菌丝或孢子。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病变,不同真菌引起的感染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例如,曲霉感染可表现为肺部浸润影、结节影,部分患者可出现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等特征性表现;隐球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可呈结节、肿块或弥漫性浸润影等。
治疗原则
去除诱因:对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低下的患者,应评估是否能调整用药;对于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致病真菌选择相应的抗真菌药物。例如,曲霉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药物;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棘白菌素类药物等;隐球菌感染通常选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等。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肺部真菌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特别谨慎。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儿童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支持治疗,如保证营养供应等。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且免疫功能减退。在诊断肺部真菌感染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症状和检查结果的影响。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此外,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等。
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需要在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案,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