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多种类型,病因有病毒感染、年龄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隔离)、对症治疗(发热、鼻塞流涕的处理)、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多自然痊愈,流感可早期用抗流感药;细菌感染有指征时用抗生素)。
一、上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
(一)病因
病毒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约占20%-30%,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且喉部相对狭窄,感染时易导致呼吸困难。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也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此外,接触污染空气、寒冷刺激等也可能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力,促进病情好转。对于儿童来说,充足的休息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在患病期间身体消耗较大,良好的休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体力。
多饮水:多喝水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体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鼓励多饮用温开水。
注意隔离: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在病毒感染时。应注意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尤其是在家庭中或集体场所,要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如佩戴口罩等。
(二)对症治疗
发热:如果患者有发热症状,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容易引起惊厥等并发症。一般来说,体温低于38.5℃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当体温高于38.5℃时,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成人发热时,也可先尝试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不降或继续升高,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鼻塞、流涕:可以使用鼻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和不良反应。对于儿童,应谨慎选择鼻减充血剂,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轻鼻腔黏膜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症状。
(三)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多数可自然痊愈。但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如奥司他韦等,但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对于免疫缺陷患者或有并发症高危因素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细菌感染:如果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脓痰、血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更加谨慎,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