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筛查需综合多种检查,临床检查包括病史采集、足部外观及动脉搏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有感觉和运动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含超声、X线、CT及MRI检查;实验室检查涉及血糖、血液生化及创面分泌物培养等,特殊人群筛查需关注安全性等,全面评估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足部外观检查: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畸形(如锤状趾、足外翻等)、溃疡、破损、水疱等情况。正常足部皮肤颜色红润,温度与身体其他部位相近,若足部皮肤颜色发绀、温度降低,可能提示足部血液循环不佳;存在畸形的足部更容易出现局部压力集中,增加溃疡风险。
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检查:通过触摸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搏动情况,初步判断足部动脉供血情况。如果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提示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的供血不足,这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比如,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时,需要进一步评估下肢血管情况。
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尼龙丝检查,用特定压力的尼龙丝轻触足部皮肤,患者不能感觉到尼龙丝触碰则提示有感觉减退。另外,还可以用音叉检查振动觉,正常情况下能感觉到音叉的振动,若感觉不到则提示振动觉减退。感觉减退的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容易导致损伤进一步发展为溃疡等糖尿病足相关病变。例如,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导致感觉异常。
运动功能检查:检查足部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了解足部运动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可能影响足部的正常步态和姿势,进而增加足部压力分布异常的风险。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评估下肢动脉的血流情况、血管内膜厚度等。例如,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动脉内血流速度、有无斑块等,有助于发现下肢动脉的病变,早期发现动脉狭窄等情况,对于预防糖尿病足有重要意义。
X线检查:能观察足部骨骼结构,发现是否有骨折、骨质破坏等情况。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出现足部疼痛、畸形等情况时,X线检查可以帮助明确骨骼方面的问题,比如是否存在长期高血糖导致的骨质改变等。
CT及MRI检查: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MRI对于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更为敏感,能帮助发现足部深部组织的炎症、脓肿等病变,对于复杂的糖尿病足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血糖检测: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血糖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例如,血糖长期高于正常范围会损伤血管和神经等。
血液生化检查:如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血脂异常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足部供血;肝肾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等情况,在糖尿病足的诊治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创面分泌物培养:对于已经出现足部溃疡的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细菌种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例如,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时,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感觉可能更迟钝,更需要密切关注足部外观及感觉等情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糖尿病足筛查时要特别注意检查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方法过度操作;合并外周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动脉相关检查时要谨慎评估风险等。总之,糖尿病足的筛查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患者足部情况以及全身相关状况,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