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可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及心悸等表现,不同人群在这些表现上各有特点,如一般人群、儿童、老年人在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精神症状、心悸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一、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肺栓塞时,栓塞部位肺组织血流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这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不同人群表现:
一般人群:成人多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加重,休息时可缓解,但随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出现呼吸困难。
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婴幼儿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因为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肺栓塞对其呼吸功能影响更为明显。
老年人:可能因基础肺功能较差,呼吸困难症状相对更易被忽视,且可能伴有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简单活动即可诱发呼吸困难。
二、胸痛
发生机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肺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胸膜性胸痛,多位于患侧胸部,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二是肺动脉栓塞后,近端肺动脉扩张、牵拉胸膜,也可引起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类似心绞痛。
不同人群表现:
一般人群:胸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绞痛等。
儿童:表述可能不清晰,常表现为哭闹不安,可能因胸痛而不愿活动或改变体位,需仔细观察其行为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胸痛。
老年人: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部分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胸部闷痛,容易与冠心病等疾病的胸痛混淆,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及检查进行鉴别。
三、咯血
发生机制:肺栓塞后,肺组织缺血坏死,肺泡或支气管黏膜出血可导致咯血,多为小量咯血,大咯血较少见。
不同人群表现:
一般人群:咯血量较少时,可能仅表现为痰中带血。
儿童:儿童咯血相对少见,若出现咯血,可能提示肺栓塞病情较重,需要及时评估。
老年人:老年人咯血需警惕是否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同时由于老年人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差,咯血后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
四、晕厥
发生机制:肺栓塞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导致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晕厥,常是肺栓塞的首发或唯一症状。
不同人群表现:
一般人群:晕厥发作时表现为突然失去意识,倒地。
儿童:儿童发生晕厥可能与肺栓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有关,需要及时抢救,因为儿童对低氧血症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晕厥后,由于基础疾病较多,需要全面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心血管等系统疾病加重的可能,且晕厥后跌倒可能导致骨折等其他外伤。
五、烦躁不安、惊恐等精神症状
发生机制:低氧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惊恐等精神症状。
不同人群表现:
一般人群:成人可能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停躁动。
儿童: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止,难以安抚,因为儿童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低氧血症对其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易导致烦躁等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认知功能减退等情况,肺栓塞引起的低氧血症可能进一步加重其精神状态的改变,需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的变化,及时处理低氧血症以改善精神症状。
六、心悸
发生机制:肺栓塞导致心脏负荷改变,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引起患者自觉心悸。
不同人群表现:
一般人群:可感觉到心跳加快、心慌等。
儿童:儿童可能表现为玩耍时突然出现活动耐力下降,触摸脉搏发现心率异常等,由于儿童对自身感觉的表达有限,需要通过监测生命体征来发现心悸相关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脏基础疾病,肺栓塞引起的心悸可能加重原有的心脏不适,需要结合心电图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