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可见贫血、活动期白细胞等变化及儿童需参考专属值)、血沉(活动期增快)、C-反应蛋白(活动期升高且与活动度相关)、自身抗体检查(类风湿因子非特异,抗CCP抗体有一定特异性及需考虑性别等因素);影像学检查有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进展可有关节间隙变窄等)、超声(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等早期病变及儿童适用)、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及早期诊断评估等)。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常可见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低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等。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贫血情况,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贫血表现更明显。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活动期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轻度或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可能增高。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更需结合其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判断,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白细胞计数等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参考儿童专属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2.血沉(ESR)
血沉是反映炎症反应的一个指标,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血沉常增快。血沉增快的机制与炎症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球蛋白增加等因素有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血沉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增快,但如果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血沉增快会更明显。
3.C-反应蛋白(CRP)
CRP也是炎症急性期蛋白,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CR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疾病的活动度相关。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CRP的变化也需要结合整体病情来分析,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也会影响CRP的水平。
4.自身抗体检查
类风湿因子(RF):部分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可呈阳性,但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性指标,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对于儿童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意义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高的特异性,在风湿性关节炎中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对于女性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抗CCP抗体的检测结果解读也需要考虑性别因素。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X线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等表现。X线检查对于评估关节的病变程度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早期轻微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老年人由于骨质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X线检查时需要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相鉴别,避免误判。儿童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检查条件。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增厚、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等情况。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关节病变有一定优势,能够实时观察关节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肥胖患者,超声检查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操作手法来弥补。在儿童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有效的检查手段来评估关节的病变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
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发现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等有重要价值。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肾功能不全需要使用造影剂进行MRI检查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儿童患者进行MRI检查时,要确保检查环境的舒适和安全,尽量减少检查时间,以配合儿童的配合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