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有病理分类和临床分类,病理分类包括鳞状细胞癌(分高、中、低分化)、腺癌(分高、低分化)、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临床分类有按原发部位分鼻咽原发癌和颈部转移癌,按侵犯范围分(TNM分期,T分T1-T4,N分N0-N3,M分M0-M1)。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分类无直接影响,但会影响诊疗及预后评估,如儿童需与良性病变鉴别,长期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影响治疗监测,EB病毒感染等病史影响诊断鉴别。
一、病理分类
鼻咽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病理类型:
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又可进一步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有明显的角化珠形成;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有少量角化珠形成;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一般无角化珠形成,细胞异型性明显。
腺癌:较为少见,来源于鼻咽部的腺上皮。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癌组织中可见腺腔形成,细胞有分泌黏液的功能;低分化腺癌腺腔形成不明显。
泡状核细胞癌: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染色浅,核大呈空泡状,核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楚,可见1-2个大核仁。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常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
未分化癌:癌细胞较小,形态不规则,呈弥漫性生长,细胞界限不清晰。
二、临床分类
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分类
鼻咽原发癌:肿瘤局限于鼻咽部,包括鼻咽顶壁、侧壁、咽隐窝等部位的肿瘤。
颈部转移癌:部分鼻咽癌患者首发症状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鼻咽部原发病灶可能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发现鼻咽部的肿瘤。
根据肿瘤侵犯范围分类(TNM分期)
T分期:T1表示肿瘤局限于鼻咽部;T2表示肿瘤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等;T3表示肿瘤侵犯颅底、翼内肌等;T4表示肿瘤侵犯颅内、脑神经、下咽、眼眶等部位。
N分期:N0表示无颈部淋巴结转移;N1表示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N2表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或单侧转移淋巴结最大径>6cm但≤8cm;N3表示转移淋巴结最大径>8cm。
M分期: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通过TNM分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鼻咽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对鼻咽癌分类的影响及相关注意事项
年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患鼻咽癌的病理类型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分类方式是基于病理和临床特征。儿童鼻咽癌相对少见,其病理类型可能有自身特点,但仍遵循上述基本分类。对于儿童鼻咽癌患者,在诊断和分类时需特别注意与良性病变鉴别,因为儿童的鼻咽部生理结构和病变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
性别:男性患鼻咽癌的概率相对略高于女性,但在分类上男女并无本质区别,都是按照上述病理和临床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临床诊疗中,需关注不同性别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对治疗的反应差异,但分类本身不因性别而改变。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但与鼻咽癌的分类无关。在分类过程中,医生需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可能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一定影响。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口腔黏膜等部位的反应。
病史:有EB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患鼻咽癌的概率较高,在分类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EB病毒感染情况,但这不是分类的直接依据。有其他头颈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诊断鼻咽癌时需注意与原有疾病鉴别,准确进行病理和临床分类,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有慢性鼻炎病史的患者,发生鼻咽癌时需通过详细检查区分是原有疾病复发还是新发鼻咽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