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一般在妊娠24-28周进行,高危孕妇首次产检可筛查,方法主要是OGTT,有相应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可辅助筛查,随机血糖筛查有局限性,早期筛查有临床意义,确诊后需密切监测、调整方案并定期产检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一)适用人群
所有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一般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筛查。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体重指数≥28kg/m2)、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曾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等,可在首次产前检查时就开始筛查,如果结果正常,在妊娠24-28周再重复筛查。
(二)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保持正常活动。
检查前需空腹8-14小时,可饮水,但不能喝含糖饮料等。
2.具体操作
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
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温水中,5分钟内喝完。
分别于服糖后1小时、2小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
(三)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二、其他筛查方法及相关考虑
(一)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单独依靠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因为它不能精确反映短期血糖的波动情况。不过,对于一些有糖尿病高危因素且血糖波动不明显的孕妇,可作为初步筛查指标之一。例如,HbA1c≥6.5%时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但在妊娠期由于生理变化,其诊断切点可能需要调整,还需结合OGT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2.特殊人群考虑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且本身血糖监测不方便的孕妇,HbA1c可以提供一个相对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的参考,但最终还是需要结合OGTT等检查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以避免漏诊或误诊。
(二)随机血糖筛查
1.局限性
随机血糖筛查不能很好地反映孕妇空腹及餐后的血糖全貌,因为随机血糖受进食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孕妇在进食后随机测血糖可能会偏高,但不能准确判断其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情况,所以一般不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筛查方法,但在急诊等特殊情况下,可作为初步评估孕妇血糖状况的一个参考。
2.适用场景
在孕妇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疑似糖尿病症状时,可进行随机血糖检测,但不能仅据此确诊妊娠期糖尿病,仍需进一步完善OGTT等检查。
三、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意义及后续管理
(一)临床意义
早期筛查出妊娠期糖尿病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以降低孕妇发生子痫前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能降低胎儿出现巨大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通过合理的筛查和管理,可以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健康。
(二)后续管理
对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需要进行密切的血糖监测,包括自我血糖监测(空腹、餐后2小时等),同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必要时可能需要启动胰岛素治疗来控制血糖。并且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腹围等指标,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主要方法,同时糖化血红蛋白等可作为辅助筛查指标,通过规范的筛查和后续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