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术后需从口腔清洁、饮食、创口观察、休息活动及复诊随访等方面进行护理,术后24小时后用软毛牙刷轻刷牙,遵医嘱用漱口水;食物温凉、软质;观察出血、肿胀情况;保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面部动作;按时复诊。
一、口腔清洁
1.术后当天:一般不建议立即刷牙,可在术后24小时后使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注意避开手术区域,防止触碰导致出血或影响创口愈合。因为术后创口存在,立即刷牙可能刺激创口引起出血等问题,软毛牙刷能在清洁口腔的同时减少对创口的刺激。
2.使用漱口水:术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氯己定等成分的漱口水,每天漱口2-3次。漱口水有助于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促进创口愈合。例如,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能有效抑制口腔常见致病菌,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医生指导的浓度和频率使用,避免长期滥用导致口腔菌群失调等问题。对于儿童,由于其吞咽功能不完善,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等可能被误吞的漱口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二、饮食注意
1.食物温度:术后应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温凉的食物为主。过冷食物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影响创口局部的血液循环;过热食物则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比如,温凉的米粥、鸡蛋羹等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口腔感觉可能相对不敏感,更要注意食物温度的把控,防止因误食过冷或过热食物而影响创口恢复。
2.食物质地:术后应进食软食,避免食用坚硬、粗糙、需要大力咀嚼的食物,如坚果、硬饼干等。因为咀嚼时会牵动面部肌肉,可能影响创口的愈合,甚至导致创口裂开出血。可以选择煮烂的面条、豆腐等食物。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咀嚼能力调整食物质地,确保食物易于吞咽且不会对创口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将食物切碎、煮软等。
三、创口观察
1.出血情况:密切观察口腔创口是否有出血现象。术后短期内可能会有少量渗血,表现为唾液中带有血丝,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大量鲜血涌出、血凝块脱落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等问题,对于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加重出血情况,这类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
2.肿胀情况:注意创口周围是否有肿胀。一般术后1-2天肿胀可能较为明显,随后会逐渐消退。如果肿胀持续加重或伴有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有感染等情况,需及时复诊。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术后肿胀感染的风险可能增加,要严格控制血糖,按照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进行管理,保持血糖在稳定范围内,以利于创口恢复。
四、休息与活动
1.休息:术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减少身体的应激反应,利于创口的愈合。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下降,更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有利于身体各系统包括口腔创口的修复。
2.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的面部动作,如用力咳嗽、大笑等,这些动作可能导致腹压或面部压力增加,影响创口愈合。比如,剧烈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可能使创口局部充血,增加出血和肿胀的风险。对于儿童,要避免其进行过于活泼的游戏等活动,防止因不当活动影响创口恢复。
五、复诊随访
按照医生约定的时间按时复诊,医生会检查创口的愈合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建议。例如,术后1周、2周等时间点的复诊,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创口是否有异常愈合情况并进行处理。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心脏病患者,复诊时要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创口恢复情况和整体健康状况,制定更合适的后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