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了解不同人群症状、生活方式及病史;体格检查行尿道触诊;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可发现血尿等,肾功能检查可了解长期患者肾功能;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发现强回声光团等,X线可发现部分阳性结石,CT可清晰显示结石及相关情况。
一、病史采集
1.症状表现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尿道结石的症状有所不同。例如,男性患者可能有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甚至出现尿潴留;女性患者也可能有排尿不畅等情况。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哭闹、排尿时用手拉扯阴茎等表现。同时,患者可能有尿痛,疼痛可表现为尿道刺痛或灼痛,有的还会出现血尿,尿液中可见血丝或肉眼血尿。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有尿道异物感,感觉尿道内有东西存在。
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有长期饮水过少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尿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是否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如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饮食等,这些都与结石的形成相关。还要询问患者的病史,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狭窄等病史,这些病史可能与尿道结石的形成或诊断相关。
二、体格检查
1.尿道触诊
医生会进行尿道触诊,男性患者可站立或仰卧位,医生用手指从阴囊根部向阴茎头方向触摸尿道,女性患者则从阴道前庭向尿道外口方向触摸。如果结石位于前尿道,可触及尿道内的硬结,伴有压痛;如果结石位于后尿道,可能需要经直肠触诊来发现。但在触诊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尤其对于儿童患者,更要小心操作,防止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抗拒。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提示可能存在尿道结石导致的黏膜损伤出血。如果合并泌尿系统感染,还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细菌数增多等情况。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了解泌尿系统的炎症和出血状况,但不能直接确诊尿道结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尿常规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有相应的正常范围,超出正常范围则提示可能存在异常情况。
2.肾功能检查
对于长期尿道结石患者,可能会影响肾功能,通过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如果结石导致尿路梗阻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对于儿童患者,肾功能的评估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与成人的正常参考值不同,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尿道结石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对于尿道结石,超声可以发现尿道内的强回声光团,伴有声影。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在检查时,对于不同体位的患者,如站立位、仰卧位等进行多方位检查,以确定结石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安全,不会对儿童造成辐射损伤,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2.X线检查
腹部平片(KUB)可以发现部分尿道结石,尤其是阳性结石(含钙的结石)。但对于阴性结石(如尿酸结石等),X线检查可能无法显示。X线检查可以了解结石的大致位置和数量,但对于尿道结石的精细定位可能不如超声准确。在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对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辐射防护,控制辐射剂量。
3.CT检查
CT检查对于尿道结石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清晰地显示尿道内的结石,无论结石的成分如何,都可以准确发现。CT检查可以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尿道结石,如合并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CT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但CT检查有辐射,在进行检查时要权衡利弊,尤其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