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包括饮食治疗(根据情况确定热量摄入、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运动治疗(选择合适方式和时间)、血糖监测(确定频率和控制目标)、药物治疗(血糖不达标时用胰岛素),还需考虑肥胖孕妇、高龄孕妇、有病史孕妇的特殊情况。
一、饮食治疗
1.热量摄入: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确定热量需求。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妊娠中晚期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15-20千卡热量,要保证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避免体重增长过多或过少。例如,孕前体重50kg,孕周28周左右的孕妇,每天热量摄入大约在15×50=750千卡到20×50=1000千卡左右,但这只是大致范围,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碳水化合物分配: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要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精制糖的摄入。将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一般可分为早餐占1/5,午餐和晚餐各占2/5,加餐占剩余的1/5,这样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3.蛋白质与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15%-20%,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深海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油炸食品等。
二、运动治疗
1.运动方式:适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比较安全且容易实施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孕妇感觉舒适、不气喘为宜。孕妇瑜伽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调节血糖。游泳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在水中运动可以减轻关节负担,且能消耗热量。
2.运动时间:运动应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避免在空腹时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运动30-60分钟,可根据孕妇的耐受情况逐渐调整。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孕妇应定期监测血糖,一般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使用家用血糖监测仪进行自我监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可能需要增加监测次数。
2.血糖控制目标:除了监测血糖值,还需关注血糖的波动情况。理想的血糖控制应使孕妇的血糖水平接近非妊娠时的正常范围,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时孕妇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一旦发生应及时补充糖分。
四、药物治疗
1.胰岛素应用: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到目标范围,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胰岛素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因为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由医生进行个体化调整,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和剂量。
五、特殊人群考虑
1.肥胖孕妇: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在饮食治疗时更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选择低热量、高营养密度的食物,运动治疗时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避免过度运动对关节等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加,在血糖监测和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孕妇: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在孕前应做好准备,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孕期要加强血糖监测和管理,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