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足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血糖(规律用药、监测血糖)、做好足部护理(每日检查、清洁、避免受伤及处理问题)、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适度运动、避免受压)、预防神经病变相关问题(控制其他疾病、营养神经),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控制血糖
1.规律用药: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以下,持续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埋下隐患。
2.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家用血糖监测仪自行监测,也可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了解血糖波动情况,更好地把控血糖水平。
二、足部护理
1.每日检查足部:每天仔细检查双足,查看是否有红肿、水疱、切口、擦伤、鸡眼、胼胝(老茧)等异常情况。特别是对于视力不佳或有神经病变的患者,更要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位,因为早期的微小损伤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足部问题。
2.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足部,水温不宜过高(37℃-40℃为宜),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要注意擦干脚趾间的水分,保持足部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防止损伤皮肤。
3.避免足部受伤: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宽松、舒适、合脚,材质柔软,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袜子要选择棉质、透气的,勤换袜子,保持足部干爽。不赤足行走,避免脚部直接接触尖锐、粗糙的物体,防止受伤。
4.处理足部问题:如果发现足部有任何异常,如小的擦伤、水疱等,应及时进行适当处理。小的擦伤可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对于水疱,若较小可让其自行吸收,若较大则需到医院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避免自行挑破引起感染。
三、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1.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足部肌肉力量。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足部损伤。例如,每次散步可坚持3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3-5次。
2.避免足部受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脚部,如做踮脚运动等,促进血液回流。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足部水肿,促进血液循环。
四、预防神经病变相关问题
1.控制其他相关疾病: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时,要积极控制。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足部血液供应;高血脂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进一步阻碍血液循环,这些都会加重神经病变的程度,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2.营养神经: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同时,保证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神经的正常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和神经病变,足部感觉更迟钝,自我护理能力可能下降。家属应给予更多关注,协助老年患者做好足部检查、清洁等护理工作,定期陪老年患者到医院进行足部相关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处理。
2.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预防糖尿病足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鞋,避免因鞋子不合适影响足部发育。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让儿童了解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足部护理习惯。
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预防糖尿病足时,要更加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孕期身体状况特殊,血糖波动可能更大。同时,要密切关注足部变化,由于孕期体重增加等因素,足部受压情况可能改变,更要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