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解剖结构上儿童咽鼓管短宽直呈水平位、腺样体肥大易堵塞咽鼓管,气压变化时咽鼓管不能及时平衡气压易致中耳炎症;病原体方面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引发中耳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老年人功能衰退、长期处于烟雾环境、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等都易增加中耳炎发病风险。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
1.解剖结构因素
儿童的咽鼓管相对短、宽且直,呈水平位,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例如,在儿童时期,咽鼓管的这种解剖特点使其患中耳炎的风险高于成人。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年,咽鼓管的发育尚不完善,随着年龄增长,咽鼓管逐渐发育为接近成人的形态,患中耳炎的几率会相对降低。
当腺样体肥大时,会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的正常通气和引流功能。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较为发达,在感染等因素刺激下容易增生肥大。比如,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其咽鼓管咽口被阻塞,中耳内的分泌物难以排出,容易引发中耳炎。
2.气压变化影响
乘坐飞机、潜水等情况下,外界气压变化较大,而咽鼓管不能及时调节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导致中耳内气压相对低于外界气压,引起中耳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发中耳炎。例如,在飞机下降过程中,如果儿童的咽鼓管功能不良,不能及时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就容易出现耳闷、耳痛等中耳炎症状。
二、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中耳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呼吸道侵入鼻咽部,然后经咽鼓管到达中耳。研究表明,在中耳炎患儿的中耳积液中常常能检测到肺炎链球菌。例如,有调查发现,在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中,约30%-50%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常见的导致中耳炎的细菌。它可以定植在鼻咽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在儿童中较为多见,尤其是在2-5岁的儿童群体中。
2.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是中耳炎的前驱因素。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后,可引起鼻咽部黏膜炎症,炎症蔓延至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中耳炎。有研究显示,约80%的中耳炎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其中,鼻病毒感染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并发中耳炎的常见病毒之一。
三、机体抵抗力下降
1.年龄因素
婴幼儿时期,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相对较低。例如,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等抗体逐渐消耗,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能完全有效抵御病原体的入侵,所以更容易发生中耳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增强,中耳炎的发病几率会降低。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也容易发生中耳炎。老年人的咽鼓管功能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同时身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所以在感染等情况下更易引发中耳炎。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处于烟雾环境中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功能,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加中耳炎的发病风险。例如,被动吸烟的儿童,其患中耳炎的几率比不接触二手烟的儿童高。因为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中耳。
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包括中耳炎。例如,缺乏维生素A等营养素时,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感染。对于儿童来说,合理的饮食摄入保证营养均衡非常重要,以维持正常的机体抵抗力,降低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过度疲劳会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比如,长期熬夜、学习或工作压力过大的人群,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从而增加中耳炎的发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