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癌是发生在龟头的恶性肿瘤,病因与HPV感染、包皮过长等有关,早期有丘疹等,晚期有肿物等,靠体格检查、病理活检等诊断,手术、放化疗治疗,预后与分期相关;龟头炎是龟头炎症,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不同类型表现不同,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包皮过长者炎症控制后可环切,大多预后好但病因不去除易复发,二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需及时就医规范诊治。
一、定义与病因
龟头癌
龟头癌是发生在龟头部位的恶性肿瘤,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相关,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重要诱因;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内的污垢长期刺激可能增加癌变风险;不洁的性行为等也可能与龟头癌的发生有关。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有包皮过长或包茎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病。
龟头炎
龟头炎是龟头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感染因素是常见原因,如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滴虫等病原体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局部创伤、摩擦、避孕套过敏、清洁剂刺激等。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包皮过长、个人卫生状况差、有不洁性行为史等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
龟头癌
早期可表现为龟头部位的丘疹、结节或溃疡等,起初可能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病变部位可出现菜花状、乳头状肿物,伴有渗血、渗液,有恶臭味,还可能出现局部疼痛,若发生转移,可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龟头炎
不同类型的龟头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急性浅表性龟头炎表现为龟头部位红肿、糜烂、渗出,伴有疼痛;念珠菌性龟头炎可出现龟头红斑、丘疹,表面光滑,周边有脱屑,伴有瘙痒;滴虫性龟头炎表现为龟头起丘疹或红斑,逐渐扩大,边界清楚,红斑上可见针头大小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等。一般局部症状相对局限,全身症状通常不明显,但若感染严重,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表现。
三、诊断方法
龟头癌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龟头部位的病变情况,包括病变的形态、大小、部位等。
病理活检:是确诊龟头癌的金标准,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等。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有助于判断肿瘤有无转移及转移的部位等,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龟头炎
体格检查:观察龟头局部的炎症表现,如红肿、渗出、皮疹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对于感染性龟头炎,可进行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查找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滴虫等,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指导治疗。
四、治疗原则
龟头癌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肿瘤局部切除术、阴茎部分切除术或阴茎全切术等。
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术后辅助治疗,也可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
化疗:多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龟头癌的综合治疗。
龟头炎
一般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刺激,如将包皮上翻清洗龟头等。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龟头炎可使用抗生素软膏;真菌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真菌药物;滴虫感染引起的可使用抗滴虫药物等。
包皮环切术:对于反复发作的包皮过长或包茎引起的龟头炎,在炎症控制后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预防复发。
五、预后情况
龟头癌
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龟头癌若能及时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晚期龟头癌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
龟头炎
大多数龟头炎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炎症可得到控制,症状缓解。但如果病因未去除,如包皮过长持续存在,龟头炎可能反复发作。
总之,龟头癌和龟头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一旦发现龟头部位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