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由胚胎发育异常致甲状舌管残余上皮异常增殖分泌液体形成;后天性包括炎症刺激(慢性咽喉炎症致腺管堵塞、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创伤因素(器械检查或手术创伤、外力创伤)及其他因素(年龄增长致退行性变、代谢紊乱影响咽喉部代谢功能)导致。
一、先天性咽喉囊肿形成原因
(一)胚胎发育异常相关因素
在胚胎发育时期,原始咽的上皮细胞增殖形成盲管,即甲状舌管。如果在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的残余上皮发生异常增殖,部分上皮细胞脱离正常的发育进程,留存的这些上皮细胞不断分泌液体,就可能逐渐形成先天性的咽喉囊肿。例如,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底部中央出现一纵行浅沟,称甲状舌管,正常情况下甲状舌管在胚胎第6周时开始退化,仅在起始点残留为舌根部的盲孔,如果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就可能导致相关部位出现囊肿样结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胚胎发育异常引发先天性咽喉囊肿,儿童由于胚胎发育尚未完全稳定,相对更易受胚胎发育过程中细微异常的影响而出现此类囊肿。
二、后天性咽喉囊肿形成原因
(一)炎症刺激因素
1.慢性咽喉炎症:长期患有慢性咽喉炎的患者,咽喉部黏膜反复受到炎症刺激,会导致黏膜下的腺管堵塞。例如,咽喉部的黏液腺管,在炎症长期作用下,分泌物排出受阻,腺管内液体逐渐积聚,形成潴留性囊肿。成年人由于生活中可能长期处于环境污染、过度用嗓、吸烟饮酒等不良因素影响下,更容易患上慢性咽喉炎,进而增加后天性咽喉囊肿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咽喉黏膜,使黏膜的防御和分泌功能紊乱,容易出现腺管堵塞情况。
2.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周围组织的炎症如果蔓延至咽喉部位,也可能引发咽喉囊肿。例如,口腔、鼻腔的炎症,如鼻窦炎、牙周炎等,炎症因子可通过淋巴组织等途径波及咽喉,导致咽喉部黏膜的腺体等组织发生病变,进而形成囊肿。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但如果本身有鼻腔、口腔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更加注意预防炎症蔓延至咽喉引发囊肿。
(二)创伤因素
1.器械检查或手术创伤:在进行咽喉部的器械检查时,如喉镜检查,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咽喉部黏膜的损伤。此外,咽喉部位的手术操作,如扁桃体手术等,也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受损部位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腺管阻塞等情况,从而形成囊肿。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在接受咽喉部相关检查或手术时都存在一定风险,儿童由于配合度等问题,在检查或手术过程中更需要医护人员精准操作以减少创伤风险;成年人在手术前后也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降低创伤后囊肿形成的几率。
2.外力创伤:颈部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咽喉部组织受损,引起局部的腺体等结构异常,进而形成囊肿。比如颈部遭受车祸撞击、重物砸伤等情况,外力作用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咽喉部位,使组织修复过程出现异常,增加囊肿形成的可能性。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相对更容易发生颈部外力创伤,需要更加注意防护。
(三)其他因素
1.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会出现退行性变,咽喉部的组织也不例外。咽喉部的腺体等结构可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腺管功能减退,分泌物排出不畅,逐渐形成囊肿。老年人由于机体各组织的退行性变化更为明显,所以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因退行性变导致的咽喉囊肿。
2.代谢紊乱:某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咽喉部组织的代谢功能,进而导致囊肿形成。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代谢环境出现紊乱,可能会影响咽喉部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黏膜的分泌和排泄等过程受到干扰,增加咽喉囊肿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维持正常代谢,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包括咽喉囊肿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