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可通过有氧运动(步行、慢跑/快跑)、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全身性运动训练(太极拳、上下楼梯训练)进行康复,运动前要热身,运动中监测症状和心率,运动后要放松,不同特殊人群运动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有氧运动
1.步行:是慢阻肺患者较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可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比如每天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的步行,速度以患者稍感气急但仍能坚持交谈为宜。随着身体状况改善,逐渐增加步行距离和时间,每周可增加5%左右。对于有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年龄较大者可选择更缓慢的速度,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密切关注步行时的心率等情况,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2.慢跑/快跑:病情较轻、肺功能较好的患者可尝试慢跑,初始阶段慢跑时间不宜过长,可先慢跑1-2分钟,然后步行休息1-2分钟,如此交替进行,逐渐增加慢跑时间,一般每周可进行3-5次。快跑则相对更具挑战性,需在肺功能允许且身体状态良好时谨慎尝试,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
二、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肌肉放松,尽力挺腹,让放在腹部的手感受到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肌肉收缩,将肺部气体尽量呼出,放在胸部的手感受胸部运动幅度较小。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因腹部肌肉力量较弱,需在家长协助下正确感受腹部运动;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舒适程度调整练习强度和时间。
2.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用鼻吸气,然后缩唇如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左右,例如吸气2秒,呼气4秒,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缩唇呼吸有助于减少呼气时的气道塌陷,改善通气;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坚持缩唇呼吸可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三、全身性运动训练
1.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包含深呼吸等动作,适合慢阻肺患者练习。患者可选择简化太极拳,每次练习15-20分钟,每周练习3-5次。不同性别患者练习时可根据自身身体柔韧性等调整动作幅度,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弯腰等可能损伤腰部的动作。
2.上下楼梯训练:病情稳定的患者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从低楼层开始,逐步增加楼层数。上楼梯时尽量缓慢,利用腿部力量带动身体上升,呼气;下楼梯时也要缓慢,吸气。每次上下楼梯的时间和次数根据患者体力逐渐增加,一般初始可进行1-2次上下1-2层楼的训练,逐渐增加到每天3-4次。对于行动不便或有膝关节病史的患者,可借助扶手等辅助工具,确保安全。
四、注意事项
1.运动前准备:运动前要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缓慢走动、简单的关节活动等,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减少运动损伤风险。对于有晨僵现象的老年患者,热身时间可适当延长。
2.运动中监测:运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如出现明显气急加重、胸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同时注意心率变化,一般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可参考(220-年龄)×60%-80%的范围,超过该范围需调整运动强度。
3.运动后恢复:运动结束后要进行5-10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慢走、深呼吸放松等。对于有疲劳感较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增加放松时间,保证身体从运动状态平稳过渡到休息状态。
4.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运动时更要注重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更温和的运动方式,如上述的慢步行走、太极拳等,且要定期监测肺功能和身体状况变化,根据情况调整运动方案。
女性患者:在运动强度和项目选择上可根据自身生理特点调整,如月经期间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有基础疾病病史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运动前需咨询医生,获得运动建议,运动过程中严格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确保运动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