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治疗包括复位治疗(闭合复位适应受伤短、移位不明显,开放复位适应严重开放、闭合失败等)、固定治疗(外固定适应复位后防移位,内固定适应复杂骨折)、并发症处理(鼻出血用压迫等,脑脊液鼻漏卧床等,感染防及治)、康复与随访(康复注意清洁等,随访定期检查)。
一、复位治疗
1.闭合复位
适应情况:对于受伤时间较短(一般在10-14天内,此时鼻骨周围软组织尚未发生明显纤维化)、骨折端未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鼻骨骨折患者适用。例如,儿童鼻骨骨折,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多可尝试闭合复位。
操作方法: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然后用鼻骨复位钳等器械,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方向进行复位。通过将复位钳伸入鼻腔,勾住骨折片,缓慢地将其复位到正常位置。
2.开放复位
适应情况:当鼻骨骨折伴有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闭合复位失败或者骨折片嵌入周围组织难以通过闭合复位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时采用。比如,鼻骨骨折合并鼻腔大面积撕裂伤的患者。
操作方法:需要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折部位,然后进行骨折片的复位和固定。
二、固定治疗
1.外固定
适用情况:复位后为了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防止再次移位,可采用外固定方法。对于一些轻度移位复位后的鼻骨骨折患者,可使用鼻外夹板等进行外固定。例如,成人鼻骨骨折复位后,用鼻外夹板固定,一般固定时间为1-2周。
固定方式:鼻外夹板要根据鼻的外形进行塑形,然后固定在鼻外部,起到支撑和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
2.内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鼻骨骨折,如多发性鼻骨骨折、伴有鼻中隔骨折等情况,可能需要内固定。例如,鼻骨骨折同时合并鼻中隔严重骨折、移位的患者。
固定材料及方法:可使用不锈钢丝等材料进行内固定,通过将骨折片固定在一起,以维持骨折的稳定。
三、并发症的处理
1.鼻出血
处理方法:轻度鼻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如用干净的棉球填塞鼻腔进行压迫止血。对于较严重的鼻出血,可能需要进行鼻腔填塞,使用凡士林纱条等进行填塞,一般填塞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避免引起鼻腔黏膜坏死等并发症。儿童鼻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填塞的力度和时间,防止对儿童鼻腔黏膜造成过度损伤。
2.脑脊液鼻漏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脑脊液鼻漏,要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同时,要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一般脑脊液鼻漏多可在2-4周内自行愈合,如果超过1个月仍未愈合,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补瘘口。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发生脑脊液鼻漏后更要密切观察,积极预防感染,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更高。
3.感染
预防及处理:术前要严格进行局部皮肤准备,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若出现感染迹象,如局部红肿、疼痛加重、发热等,要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儿童鼻骨骨折患者,由于其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术后感染的监测和预防,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处理,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且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四、康复与随访
1.康复
注意事项:复位固定后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在康复期间,要避免鼻部受到外力碰撞。一般在复位固定后1-2周可拆除外固定装置,之后要逐渐恢复正常的鼻部活动,但在3个月内要避免鼻部受到剧烈撞击。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看护,防止儿童在康复期间再次碰撞鼻部,影响骨折愈合。
2.随访
随访内容:定期进行鼻部检查,包括鼻部外形检查、鼻内镜检查等,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一般在复位后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随访。儿童患者随访时要更加关注其鼻部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情况可能会对鼻部外观和功能产生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