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诊断涉及多方面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可初步发现相关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可现血液系统异常,血沉、CRP可反映炎症,自身抗体检查中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有重要诊断及病情评估意义;免疫学检查中补体C3、C4在活动期降低;皮肤活检可见特定病理改变;影像学检查中X线、CT及MRI可分别辅助评估骨骼肌肉受累及重要脏器病变情况。
一、一般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等一般情况初步发现红斑狼疮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育龄女性更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且皮肤红斑等表现可能更典型,生活方式不健康可能影响整体健康状况从而影响红斑狼疮的发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与疾病导致的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改变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
意义:有助于了解患者整体血液系统受影响情况,辅助诊断红斑狼疮及评估病情活动度等。
2.血沉(ESR)
血沉常增快,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红斑狼疮活动期时血沉多明显升高,年龄较小患者血沉变化可能受生长发育等因素一定影响,但疾病活动时也会出现异常增快情况。
意义:可作为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之一。
3.C反应蛋白(CRP)
活动期红斑狼疮患者CRP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不同性别患者在红斑狼疮活动时CRP升高情况无本质差异,但年龄小的患者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意义:辅助评估红斑狼疮病情活动。
4.自身抗体检查
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红斑狼疮患者ANA均为阳性,其滴度与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相关性,不同年龄患者ANA阳性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等有所不同,但红斑狼疮患者多呈阳性。
意义:是红斑狼疮的筛选指标,阳性提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红斑狼疮有较高特异性,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比如疾病活动期抗ds-DNA抗体滴度常升高,不同性别患者此抗体情况无本质区别,年龄小患者若患有红斑狼疮也可能出现该抗体阳性且与病情活动相关。
意义:对红斑狼疮的诊断、病情活动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抗Sm抗体:是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约20%-30%,一旦出现对红斑狼疮有确诊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该抗体阳性均提示可能患有红斑狼疮且有特定意义。
意义:特异性诊断红斑狼疮。
三、免疫学检查
1.补体检查
C3、C4:红斑狼疮活动期常降低,因为补体参与免疫反应,疾病活动时补体被消耗等导致水平下降,不同年龄患者补体水平有正常范围,红斑狼疮活动时会出现C3、C4降低情况。
意义:辅助判断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及评估免疫状态。
四、皮肤活检
取皮肤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等病理改变,对红斑狼疮有一定诊断价值,不同部位皮肤病变活检表现可能有差异,年龄小患者进行皮肤活检需考虑创伤及配合等情况。
意义:有助于明确红斑狼疮的皮肤病理改变,辅助诊断。
五、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于有骨骼肌肉受累的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骨骼发育等情况不同,红斑狼疮导致的骨骼肌肉X线改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意义:辅助评估红斑狼疮患者骨骼肌肉受累情况。
2.CT及MRI检查
当红斑狼疮累及重要脏器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时,CT或MRI可发现相应脏器的病变,比如肾脏受累时CT可能显示肾脏形态改变、MRI可发现肾脏组织学改变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需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儿童患者需考虑辐射等因素影响。
意义:有助于发现红斑狼疮累及重要脏器的病变情况,辅助诊断及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