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因病原体而异,治疗依病原体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患肺炎或支原体肺炎需注意不同情况;支原体肺炎是肺炎特殊类型,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有其独特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特殊人群也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定义与病原体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肺炎链球菌等)、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二、流行病学特点
肺炎: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均可发病,全年均可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在冬春季相对多见,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则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近年来成人发病有增加趋势,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三、临床表现
肺炎:
症状:一般有发热、咳嗽,可伴有咳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症状有所差异,细菌感染常表现为高热、咳脓痰;病毒感染多为低热、咳嗽较轻;真菌性肺炎症状相对不典型,可有低热、咳嗽、咳少量黏痰等。
体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等,病情严重时可有呼吸频率增快、发绀等。
支原体肺炎:
症状:起病较缓慢,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可持续1-3周,咳嗽为突出表现,初期为干咳,后可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可伴有咽痛、头痛等,部分患儿可出现皮疹、肌痛等肺外表现。
体征:胸部体征多不明显,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是其特点之一,少数患儿可闻及干湿啰音。
四、影像学表现
肺炎:
X线或CT表现: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常表现为肺部片状、斑片状浸润影,可伴有肺实变;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呈间质性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等;真菌性肺炎影像学表现多样,可为结节状阴影、片状阴影等。
支原体肺炎:
X线或CT表现: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病程中病灶可变化较快,有的病灶消失后又可重新出现。
五、实验室检查
肺炎: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时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明确病原体。
支原体肺炎: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
六、治疗原则
肺炎:根据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治疗,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真菌性肺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支原体肺炎:
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疗程一般2-3周。
对症支持治疗:与肺炎的对症支持治疗类似,包括退热、止咳化痰等,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儿需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肺炎及支原体肺炎均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要注意呼吸、体温等情况,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易出现肺外表现,需关注是否有皮疹、关节痛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患肺炎或支原体肺炎时,机体抵抗力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迅速,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肺炎或支原体肺炎时,用药需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等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