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来区分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尿路感染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及相应实验室、影像学表现,尿路结石有肾或腰腹部绞痛等疼痛及血尿等表现,还有各自不同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特征。
女性: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频繁产生尿意且很难控制排尿,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外观可呈洗肉水样,同时可能伴有下腹部的坠胀不适,一般体温多无明显升高或仅有低热。
男性:除了尿频、尿急、尿痛外,可能会出现会阴部、阴囊部位的坠胀感,若为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尿路感染,男性可能会有高热、寒战、腰痛等表现,体温可高达39℃以上,腰痛较为剧烈,可放射至腹部等部位。
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尿路感染时,除了上述尿路刺激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拒食、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而新生儿尿路感染的症状更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体重不增、反应差等。
尿路结石:
疼痛:肾或输尿管结石常表现为肾区或腰腹部的绞痛,疼痛非常剧烈,呈阵发性,如刀割样,可向下腹部、腹股沟、会阴部放射,患者往往难以忍受,辗转不安;膀胱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时的疼痛,且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或尿道外口,同时伴有排尿困难和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尿道结石则表现为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伴尿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
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活动后血尿症状常加重。比如患者剧烈运动后,尿液颜色可能明显变红,但一般没有像尿路感染那样的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
尿常规:
尿路感染:尿常规中白细胞会明显升高,常>5个/高倍视野,还可能有红细胞,尿蛋白可呈弱阳性或阳性,尿亚硝酸盐试验常为阳性,这是因为细菌能将尿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尿路结石:尿常规中可能有红细胞,但白细胞一般无明显升高或仅有轻度升高,除非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时才会出现白细胞升高的情况。
尿细菌学检查:
尿路感染: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为尿路感染,通过进一步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还可以明确是哪种细菌感染以及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尿路结石:尿细菌学检查一般无细菌生长或仅有少量污染菌,除非结石导致尿路梗阻合并感染时才会有细菌生长。
影像学检查方面
超声检查:
尿路感染:超声检查可能无明显的肾脏或尿路结构异常,若为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尿路感染,可能会出现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回声增强等改变,但这不是特异性的表现。
尿路结石: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肾脏或输尿管、膀胱、尿道内的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这是尿路结石的典型超声表现,能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等情况。比如可以清晰看到肾脏集合系统内的强回声结石以及其后方的声影,从而确定结石的存在。
X线检查:
尿路感染:腹部平片一般无阳性发现,静脉肾盂造影在慢性尿路感染时可能会发现肾盂肾盏变形、缩窄等慢性炎症的表现。
尿路结石:腹部平片可以发现90%以上的阳性结石,能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和部位,排泄性尿路造影除了能显示结石影外,还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尿路是否有梗阻等情况,比如可以看到结石梗阻上方的尿路扩张等表现。
CT检查:
尿路感染:CT检查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尿路结石、肿瘤等。
尿路结石:CT检查对尿路结石的诊断更为准确,尤其是能发现较小的结石以及X线阴性的结石,还能清晰显示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比如可以发现输尿管中下段较小的结石,比超声检查更具优势。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是尿路感染还是尿路结石。如果出现疑似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