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积水医学称胸腔积液,由感染性因素(细菌、结核杆菌感染)、恶性肿瘤相关因素(原发性肺癌、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心血管疾病因素(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其他因素(结缔组织病、低蛋白血症)引起,其治疗时间因治疗方法及病情轻重而异,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肺积水需6-9个月,肺炎引起的反应性胸腔积液可能2-4周,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时间长且难彻底治愈,心力衰竭引起的肺积水因严重程度而异,控制心衰后数天至数周或需长期维持治疗。
一、肺积水的引起原因
肺积水医学上通常叫胸腔积液,其引起原因多样。
感染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的肺炎,炎症波及胸膜可导致胸腔积液,常见于青壮年人群,有肺炎病史的人群易发生,因肺炎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蔓延至胸膜引发渗出。
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是引起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杆菌感染胸膜后,会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形成胸腔积液。
恶性肿瘤相关因素:
原发性肺癌:肺癌细胞可转移至胸膜,引起胸膜的异常渗出,多见于中老年长期吸烟人群,有长期吸烟史的人患肺癌风险高,癌细胞转移至胸膜后导致胸腔积液。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如乳腺癌、胃癌等转移至胸膜,也会引发胸腔积液,这类患者有原发肿瘤的相关表现,如乳腺癌患者可触及乳房肿块等。
心血管疾病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病史的患者,心脏功能衰竭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胸腔积液,一般为双侧胸腔积液,且多为漏出液。
缩窄性心包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炎发展至缩窄性阶段,影响心脏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胸腔积液。
其他因素: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紊乱累及胸膜,导致胸腔积液,多见于女性,有结缔组织病相关的全身症状,如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面部红斑等。
低蛋白血症: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硬化等患者,血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胸腔积液,这类患者有低蛋白血症的基础疾病表现,如肝硬化患者有肝功能异常、腹水等表现。
二、肺积水的治疗时间
肺积水的治疗时间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
治疗方法及病情轻重:
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肺积水:一般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疗程通常为6-9个月。初始阶段可能需要住院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等对症治疗,然后口服抗结核药物,前2-3个月为强化期,后4-6个月为巩固期,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因为抗结核药物可能会有肝损害等不良反应。
肺炎引起的反应性胸腔积液:如果肺炎较轻,经过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一般肺炎治愈后,胸腔积液会逐渐吸收,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可能2-4周左右。例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引起的胸腔积液,在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少量胸腔积液可能会随着肺炎的好转而自行吸收。
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治疗时间取决于肿瘤的治疗情况,如果是晚期恶性肿瘤,胸腔积液往往会反复出现,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如反复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等,同时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但总体治疗时间较长,且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一般来说,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但是很难达到彻底治愈,主要是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引起的肺积水:在积极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胸腔积液的吸收时间也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异。如果心力衰竭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数天至数周胸腔积液可逐渐吸收,例如急性左心衰竭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引起的胸腔积液,在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后,胸腔积液会较快吸收,可能1-2周左右。但如果是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引起的胸腔积液,治疗时间会较长,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心力衰竭,并且可能需要反复处理胸腔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