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尖牙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由牙髓病发展而来,有疼痛、牙齿松动、牙龈及面部肿胀等表现,影像学可见根尖周低密度影等;牙龈炎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由局部刺激因素引起,有牙龈出血、颜色及形态改变等表现,影像学无根尖周骨质破坏;发病机制上牙根尖牙周炎是牙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扩散引发免疫炎症,牙龈炎是牙菌斑刺激牙龈引发炎症;治疗原则上牙根尖牙周炎需开髓引流、根管治疗,牙龈炎需洁治术去除刺激因素、局部用药及保持口腔卫生。
一、定义与累及范围
牙根尖牙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炎症性疾病,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感染源主要来自牙髓腔的细菌及其毒素。
牙龈炎:主要是局限在牙龈组织的炎症,常由牙菌斑、牙结石、食物残渣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病变局限于牙龈的上皮和结缔组织。
二、临床表现差异
(一)症状表现
牙根尖牙周炎
疼痛:早期可能有轻微钝痛,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跳痛,能明确指出患牙位置,咀嚼时疼痛明显加剧。例如,成人患牙根尖牙周炎时,会感觉咬合时牙齿与对颌牙接触疼痛明显。
牙齿松动:炎症累及牙周膜时可出现牙齿松动,儿童患牙根尖牙周炎时,乳牙可能出现松动,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牙周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牙齿支持力量减弱。
牙龈及面部肿胀:炎症扩散到牙槽骨及周围组织时,牙龈可出现红肿,严重时面部相应部位也会肿胀,成人和儿童均可出现,但儿童由于面部组织疏松,肿胀可能更明显。
牙龈炎
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这是牙龈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牙菌斑刺激牙龈,使牙龈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出血。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都可能是牙龈炎的表现。
牙龈颜色改变:正常牙龈呈粉红色,牙龈炎时牙龈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色,这是由于牙龈组织充血所致。
牙龈形态改变:牙龈变得肿胀、肥厚,边缘圆钝,儿童牙龈相对较嫩,炎症时肿胀可能更显著,成人牙龈形态改变也较为明显,影响美观和口腔功能。
(二)影像学表现
牙根尖牙周炎
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组织有低密度影,牙槽骨有吸收破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根尖周炎症的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根尖周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可能更迅速,牙槽骨吸收的速度和范围可能有其特点。
牙龈炎
X线检查一般无根尖周骨质破坏等表现,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改变,牙槽骨高度正常。
三、发病机制区别
牙根尖牙周炎
牙髓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发免疫炎症反应。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刺激根尖周的牙周膜、牙槽骨等组织,导致组织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进而发生炎症。例如,深龋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牙髓,进而向根尖周扩散引起根尖牙周炎。儿童如果有乳牙深龋,未及时处理,就容易引发根尖牙周炎,因为儿童牙髓血管丰富,感染更容易扩散。
牙龈炎
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堆积在牙面,牙菌斑中的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牙菌斑中的细菌不断释放毒素,激活牙龈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导致牙龈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成年人如果长期不注意口腔清洁,牙菌斑堆积,容易患牙龈炎;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习惯不佳,也会因为牙菌斑刺激引发牙龈炎。
四、治疗原则不同
牙根尖牙周炎
首先要开髓引流,缓解根尖部的压力,减轻疼痛。然后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充填根管,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儿童进行根管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和牙齿的发育情况,操作要更加轻柔。
牙龈炎
主要是通过洁治术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局部使用消炎药物如碘甘油等,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方法控制菌斑。儿童牙龈炎的治疗同样需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同时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要协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