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病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先天性输尿管瓣膜、异位血管或纤维束压迫;后天性病因有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感染、手术或外伤后的狭窄、前列腺增生。
一、先天性病因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这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的先天性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肌层发育异常,导致该部位狭窄,尿液从肾盂排入输尿管受阻。例如,在胚胎早期,输尿管芽与生后肾组织的连接发育出现问题,使得连接部的管腔狭小,影响尿液引流。这种情况在男性患儿中相对多见,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激素等因素对输尿管芽发育的影响有关。
2.膀胱输尿管反流
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抗反流机制发育不完善,当膀胱排尿时,尿液可反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引起肾积水。婴幼儿时期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反流严重且持续,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增高,影响肾脏功能。女性患儿相对男性更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与女性的尿道较短等解剖结构特点有关,使得尿液反流的几率增加。
3.先天性输尿管瓣膜
输尿管内存在先天性的瓣膜样结构,会阻碍尿液的正常通行,导致肾积水。这种情况较为罕见,瓣膜的存在使得尿液通过输尿管的阻力增大,肾盂内尿液积聚,长期可引起肾盂扩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胚胎时期输尿管黏膜的异常增生有关,具体的遗传因素等尚在进一步研究中。
4.异位血管或纤维束压迫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异位的血管(如迷走血管)或纤维束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例如,某些胎儿时期的血管位置异常,在出生后仍然压迫输尿管,使得肾盂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起肾积水。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与胚胎发育的偶然异常有关。
二、后天性病因
1.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肾积水。结石可位于肾盂、输尿管等部位,当结石堵塞尿路时,尿液无法顺利通过,肾盂内压力逐渐升高,引起肾积水。例如,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成年人中泌尿系统结石引起肾积水较为常见,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代谢等因素有关,比如男性可能摄入更多高蛋白、高嘌呤食物,增加了结石形成的风险。
2.泌尿系统肿瘤
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肿瘤都可能引起肾积水。例如,肾癌可压迫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导致尿液引流不畅;输尿管肿瘤可阻塞输尿管腔;膀胱肿瘤增大后可能压迫输尿管开口,引起双侧或单侧肾积水。肿瘤引起肾积水的情况在中老年人中相对多见,随着年龄增长,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同时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等功能逐渐下降,也增加了肿瘤引发肾积水的可能性。
3.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的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输尿管狭窄等病变,从而引起肾积水。例如,慢性肾盂肾炎可引起肾盂、输尿管的炎性粘连、狭窄,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泌尿系统感染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若反复感染则增加了肾积水的发生风险。
4.手术或外伤后的狭窄
腹部手术(如盆腔手术、肾脏手术等)或外伤可能导致泌尿系统的狭窄,进而引起肾积水。例如,肾脏手术后可能出现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腹部外伤导致输尿管损伤后修复不当也可引起狭窄。这种情况在有手术史或外伤史的人群中出现,手术操作或外伤对泌尿系统组织的损伤是导致狭窄的直接原因,不同手术类型和外伤程度对肾积水发生的影响不同。
5.前列腺增生
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梗阻,进而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尿液排出受阻,膀胱内压力升高,可通过输尿管反流至肾盂,引起肾积水。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据统计,50岁以上男性约半数有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到80岁时可达80%。前列腺增生引起的下尿路梗阻是导致老年男性肾积水的常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