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全身治疗和其他治疗。一般治疗的局部压迫止血适用于大多情况,儿童操作要适中;烧灼法分化学药物和激光微波烧灼;填塞法有前、后鼻孔填塞,儿童用填塞法需谨慎。全身治疗要寻找并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还需补充维生素。其他治疗中严重鼻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血管结扎术,儿童一般较少用该术。
适用于大多数鼻出血情况:患者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儿童鼻出血时,家长可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用拇指和食指紧捏患儿双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下方,一般压迫5-10分钟多可止血。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鼻出血相对常见,因其鼻黏膜较脆弱,在玩耍时易损伤鼻黏膜导致出血,此方法对儿童同样适用,但需注意操作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儿童鼻部。
烧灼法
化学药物烧灼:常用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等化学药物,用棉签蘸取后涂于出血点,利用化学药物使出血点组织蛋白凝固,达到止血目的。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的患者。
激光或微波烧灼:利用激光或微波的热效应,使出血点组织蛋白凝固,封闭血管达到止血效果。对于出血点较明显的鼻出血患者可采用,相比化学烧灼,精准度可能更高,但操作时需注意能量控制,避免损伤周围过多组织。
填塞法
前鼻孔填塞:用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填塞物填塞鼻腔,压迫出血部位止血。适用于出血较剧烈、出血部位不明确或经上述方法止血无效的患者。凡士林纱条填塞时一般24-48小时可取出,膨胀海绵填塞时间相对短些。
后鼻孔填塞:当鼻出血较剧烈,前鼻孔填塞无效时,可采用后鼻孔填塞。将后鼻孔纱球用丝线固定于鼻咽部,再进行前鼻孔填塞。后鼻孔填塞患者痛苦较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且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年龄与填塞法的关系:儿童使用填塞法需谨慎,因为儿童鼻腔较窄小,填塞可能会引起不适和进一步损伤,在选择填塞物和操作时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全身治疗
寻找并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需积极控制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等。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时,血压突然升高会加重出血,所以平稳控制血压是关键,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有所不同,一般老年人收缩压可控制在150mmHg左右等,但具体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引起鼻出血,需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提升血小板数量;白血病则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化疗等相应治疗。不同年龄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与成人不同,需采用儿童适用的化疗方案等。
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鼻出血时,需综合考虑肝肾功能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因为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等,在使用止血药物或其他治疗药物时要谨慎,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C、K等:维生素C可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K等,通过饮食或口服补充剂的方式。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C,一些食物如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K。不同年龄人群对维生素的需求略有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维生素的合理摄入。
其他治疗
血管结扎术
适用于严重鼻出血:对于经上述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严重鼻出血患者,可考虑血管结扎术,如筛前动脉结扎术、上颌动脉结扎术等。但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后再决定是否采用。
年龄与血管结扎术的关系:儿童一般较少采用血管结扎术,因为儿童鼻出血多为局部黏膜损伤等原因引起,通过局部压迫等保守治疗多可缓解,而血管结扎术对儿童可能带来较大创伤和后续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