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病因有多种危险因素;高心病是高血压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由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引起;风湿病是侵犯多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三者临床表现各异,诊断方法不同,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表现及诊断有差异。
一、疾病定义与病因
冠心病
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年龄方面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早于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高心病
定义: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病因:主要是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持续升高使得心脏后负荷增加,年龄上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男性和女性在高血压患病率上有一定差异,且肥胖、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也会促进病情发展。
风湿病
定义: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类型风湿病病因有所差异,比如类风湿关节炎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等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遗传、雌激素、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某些风湿病。
二、临床表现
冠心病
症状:典型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多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等,一般持续3-5分钟;心肌梗死时胸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甚至更长,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高心病
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左心衰竭表现,后期可出现右心衰竭表现如水肿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有所不同,老年高心病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脏器病变,症状相互交织,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病情表现。
风湿病
症状:不同类型风湿病表现各异,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常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脱发、蛋白尿等多系统症状;强直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下腰部或臀部疼痛、僵硬,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缓解,各年龄段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儿童风湿病可能有生长发育迟缓等特殊表现,女性在某些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病更具特点。
三、诊断方法
冠心病
心电图:静息时心电图可正常,发作时可出现ST-T改变等,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作;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在心肌梗死时会升高,不同年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因心肌储备功能等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冠心病相对少见,诊断时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
高心病
心电图:可出现左心室肥厚、ST-T改变等;超声心动图是重要检查方法,能评估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及心脏功能等;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心脏增大等表现,对于老年高心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需关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细微变化,女性高心病患者在诊断时要考虑激素等因素对心脏的影响。
风湿病
实验室检查:包括自身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辅助诊断,对于儿童风湿病,自身抗体检测等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女性风湿病患者在自身抗体检测结果解读上可能因生理周期等有一定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