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损伤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轻度损伤,需保持引流通畅、用抗生素;手术包括端端吻合(适用于短段连续性中断,需考虑特殊人群)、膀胱再植(适用于靠近膀胱或膀胱连接部损伤,需考虑特殊人群)、替代术(损伤严重无法前两种手术时,需考虑特殊人群)、肾造瘘术(危急无法复杂修复时,需考虑特殊人群)。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于轻度输尿管损伤情况
当输尿管损伤较轻,如小的穿刺伤等,可采取保守治疗。首先要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通常会放置输尿管支架管,通过支架管引流尿液,让损伤的输尿管有机会自行愈合。对于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的患者,要积极处理相关合并伤,保证患者整体状况稳定。例如,若患者同时有腹部外伤,需评估腹部其他脏器损伤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这是因为输尿管损伤后容易发生感染,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保障泌尿系统的无菌环境,有利于损伤修复。
二、手术治疗
1.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输尿管被器械损伤或因外伤等导致的短段输尿管连续性中断的情况。手术时需要游离损伤部位的输尿管两端,然后进行端端吻合,恢复输尿管的连续性。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对输尿管血运的影响,保证吻合口有良好的血供,以提高吻合口愈合的成功率。例如,因医源性操作(如腹腔镜手术中意外损伤输尿管)导致的短段输尿管损伤可考虑此术式。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输尿管较细,手术操作更需精细,要特别注意吻合的准确性和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儿童的输尿管血运相对较丰富,但在操作时仍要轻柔,防止过度牵拉影响血供。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在手术前后要积极调整患者的全身状况,以降低手术风险。
2.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适用情况:当输尿管损伤部位靠近膀胱,或者损伤导致输尿管与膀胱连接部位受损时采用。手术需要将输尿管重新连接到膀胱上,恢复尿液从输尿管流入膀胱的正常通道。在手术中要注意输尿管膀胱吻合的角度和张力,避免出现尿液反流等情况。例如,外伤导致输尿管下段损伤累及膀胱连接部时可考虑此术式。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进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时,要考虑到儿童膀胱的解剖特点,操作要符合儿童生理结构。儿童膀胱位置相对较高,在分离和吻合时要准确操作。老年患者进行该手术时,要关注其膀胱功能状况,若老年患者有膀胱挛缩等情况,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前需进行详细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3.输尿管替代术
适用情况:当输尿管损伤严重,无法进行端端吻合或膀胱再植等手术时,可能需要采用输尿管替代术。例如,利用肠管等组织来替代受损的输尿管部分。常用的有回肠代输尿管等方法。手术需要获取合适的替代组织,并将其与上下输尿管断端进行吻合。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进行输尿管替代术时,要考虑到儿童肠道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肠段进行替代,并且要注意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进行该手术时,要评估其肠道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老年患者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术后肠道并发症的风险可能较高,要加强术后肠道护理等。
4.肾造瘘术
适用情况:对于情况较为危急,无法立即进行复杂手术修复的输尿管损伤患者,可先行肾造瘘术,引流肾脏产生的尿液,改善患者肾功能,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例如,严重的输尿管损伤合并有休克等严重情况时,首先进行肾造瘘术引流尿液。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进行肾造瘘术时,要选择合适的造瘘管型号,注意操作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儿童皮肤较嫩,要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老年患者进行肾造瘘术时,要注意患者的耐受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对手术创伤的耐受性较差,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造瘘口情况,防止造瘘口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