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肌炎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病理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有特征性风湿小体,临床表现有前驱症状及心脏相关症状体征,诊断依据包括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治疗需抗链球菌、抗风湿及对症支持,预后与病情等有关,注意休息、定期复查、预防链球菌再感染。
一、定义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累及心脏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
二、病理表现
1.炎症累及部位: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初期在间质结缔组织中可见到典型的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这是风湿性心肌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风湿小体多位于小血管旁,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组成。随着病情发展,风湿小体可被纤维组织取代,形成瘢痕。
2.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心肌间质炎症可影响心肌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等情况。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相关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相对不典型,可能仅以乏力、精神差等为主要表现。
心脏相关表现:可有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听诊时可闻及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或出现收缩期杂音等。严重的风湿性心肌炎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儿童心力衰竭时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
2.体征:可能出现与风湿活动相关的体征,如皮肤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但这些体征并非风湿性心肌炎所特有。
四、诊断依据
1.病史与症状: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前驱病史,伴有心脏相关症状。
2.实验室检查
链球菌感染证据:血清学检查可见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抗链球菌激酶(ASK)升高、抗透明质酸酶(AH)升高等,提示近期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炎症指标: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心肌损伤标志物:部分患者心肌肌钙蛋白可有轻度升高,提示心肌有损伤。
3.心电图检查:可出现ST-T改变、心律失常等异常表现。
4.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肌运动异常、心腔大小改变等情况,有助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治疗原则
1.抗链球菌感染治疗: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清除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一般青霉素疗程为10-14天。
2.抗风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权衡利弊后决定。
3.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进行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给予相应的处理,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需谨慎选择药物,尤其要考虑儿童的特殊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心脏功能有明显抑制等不良影响的药物。
六、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风湿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因素有关。如果能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心肌炎症可以得到控制,心脏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如果病情较重且治疗不及时,可能遗留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心肌的恢复。儿童患者需要家长做好护理,保证其休息和营养摄入。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指标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防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再次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在链球菌感染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