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有多种症状表现,皮肤黏膜有红斑(如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盘状红斑)、黏膜损害(口腔溃疡);全身有发热、乏力;关节肌肉有关节疼痛、肌肉无力;肾脏受累有蛋白尿、血尿;血液系统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有头痛、精神症状;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腹痛;呼吸系统有胸膜炎、肺炎,不同年龄段、性别患者症状有差异,狼疮病史患者复发有特点,生活方式影响症状。
黏膜损害:可出现口腔溃疡,多见于唇、腭部等部位,疼痛明显,是红斑狼疮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较高,约40%-50%的患者会有口腔溃疡表现,其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炎症等多种因素相关。
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可为低热、中度热,也有部分患者为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8℃左右或更高,发热无特定规律,部分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就诊,约50%-80%的红斑狼疮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发热表现。
乏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精神不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约90%以上的患者会有乏力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疾病导致的炎症反应、代谢紊乱等有关。
关节肌肉症状
关节疼痛:关节受累较为常见,可累及多个关节,如手指、手腕、膝关节等,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疼痛,约90%的患者会有关节疼痛表现,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晨僵,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有所不同。
肌肉无力: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可影响肢体活动,如上下楼梯、持物等困难,约50%左右的患者可能有肌肉无力症状,肌肉无力可能与肌肉炎症、神经肌肉接头受累等因素有关。
肾脏受累症状
蛋白尿:肾脏是红斑狼疮常累及的脏器,若出现肾脏受累,可表现为蛋白尿,尿中蛋白含量增加,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若不及时控制,可逐渐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等严重肾脏病变。
血尿:也可出现血尿,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提示肾脏滤过膜受损等肾脏病变。
血液系统症状
贫血:患者可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降低,约6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贫血,其发生与红细胞破坏增加、骨髓造血抑制、自身抗体介导等多种因素相关。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降低,患者易发生感染,约50%的患者可有白细胞减少情况,可能与自身免疫攻击白细胞、骨髓造血受影响等有关。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约30%-40%的患者会有血小板减少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是头痛,可为偏头痛或非特异性头痛,约60%的患者会有头痛表现,头痛原因可能与神经受累、血管炎等有关。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约20%-30%的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其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自身免疫影响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减少,约50%的患者可有此表现,可能与胃肠道受累、炎症反应等有关。
腹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若出现严重腹痛需警惕是否有胃肠道血管炎等严重并发症。
呼吸系统症状
胸膜炎:可出现胸膜炎,表现为胸痛、胸腔积液,胸痛与呼吸相关,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约30%的患者可发生胸膜炎,通过胸部X线或CT等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肺炎: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约10%-20%的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病变,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肺部血管炎等有关。
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红斑狼疮可能更易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症状等,且肾脏受累相对常见;女性患者由于自身激素等因素影响,红斑狼疮发病率高于男性,症状表现可能因性别有所不同;有狼疮病史的患者病情复发时症状可能有一定特点,需密切监测;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日晒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黏膜症状,患者应注意防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