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诊断血管运动性鼻炎,需进行病史采集,包括询问症状特点(如鼻部症状与温度、气味等因素关系、流涕鼻塞等情况)及相关因素(如环境、过敏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有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观察鼻腔黏膜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包括变应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激发试验有温度和化学物质激发试验;影像学检查行鼻窦CT,排除鼻窦结构异常等情况。
一、病史采集
1.症状特点
详细询问患者鼻部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多与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情绪变化等因素相关,例如在从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环境时,或闻到油烟、香水等刺激性气味后,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且症状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因气温变化等因素诱发症状,而成年患者可能与工作环境中的刺激性因素关系更密切。对于女性患者,经期等激素水平变化时期也可能影响症状。
了解流涕情况,是清水样涕还是黏液样涕,血管运动性鼻炎多为清水样涕。鼻塞症状是单侧还是双侧,程度如何,是间歇性鼻塞还是持续性鼻塞。同时询问是否伴有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鼻痒程度如何。
2.相关因素
询问患者是否接触过特殊的环境因素,如新装修的房屋、新更换的化妆品等,这些可能成为诱发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因素。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需鉴别是血管运动性鼻炎还是过敏性鼻炎,因为两者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但病因不同。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是否经常处于压力较大的状态,长期精神紧张可能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从而诱发或加重血管运动性鼻炎。
二、体格检查
1.前鼻镜检查
观察鼻腔黏膜情况,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可表现为充血、水肿,下鼻甲可肿大,尤其在受到温度等刺激后可能更明显。不同年龄患者鼻腔黏膜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儿童鼻腔黏膜相对娇嫩,检查时需更加轻柔。注意鼻腔内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性质等。
2.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腔内部结构,包括鼻甲、鼻道、鼻窦开口等部位。可以发现鼻腔黏膜的细微变化,如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鼻内镜下可见下鼻甲充血、肿胀,鼻道内可能有少量清水样分泌物。对于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要选择合适的检查设备,操作需尽量轻柔快速,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三、实验室检查
1.变应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将常见变应原刺入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患者是否对变应原过敏。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可与过敏性鼻炎相鉴别。不同年龄人群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儿童皮肤较薄,要控制点刺的深度和力度。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变应原的特异性IgE水平,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该项指标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而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E水平通常明显升高。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血清采集和检测方法与成人基本相同,但要考虑儿童的血容量等因素。
四、激发试验
1.温度激发试验
让患者吸入冷热空气,观察鼻腔症状是否诱发。例如让患者吸入冷空气后,观察是否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对于儿童进行温度激发试验时,要注意控制冷热空气的温度梯度,避免对儿童呼吸道造成过度刺激。如果患者吸入冷热空气后出现相应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血管运动性鼻炎。
2.化学物质激发试验
给予患者刺激性化学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等,观察鼻腔反应。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在接受化学物质激发后可能出现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等反应,出现相关症状。但在进行化学物质激发试验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患者要谨慎进行。
五、影像学检查
1.鼻窦CT检查
主要用于排除鼻窦结构异常等情况。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鼻窦CT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合并鼻窦炎等情况则可能有相应表现。对于儿童,进行鼻窦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采用低剂量扫描等方法。通过鼻窦CT可以清晰观察鼻窦的骨质结构、窦腔形态等,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鼻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