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有局部和全身症状,不同类型中耳炎有特殊表现,不同人群中耳炎症状有特点,儿童中婴幼儿症状不典型、学龄儿童易因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学习且易复发,成人中中青年局部症状较典型、老年全身及耳部症状可能不典型且易受基础疾病影响。
一、中耳炎的定义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
二、中耳炎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耳痛
急性中耳炎患者多有剧烈耳痛,可为持续性,也可呈搏动性。婴幼儿因不能准确表达耳痛,可表现为哭闹、抓耳等。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初期耳痛较明显,穿孔流脓后耳痛可减轻。慢性中耳炎患者耳痛症状相对不典型,可仅有隐痛等。
2.听力下降及耳鸣
患者可感觉听力减退,自听增强。若病变累及中耳传音结构,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嗡嗡”声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急性中耳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小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哭闹不安、拒食等,甚至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热是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体温波动情况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而异。
2.其他全身不适
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慢性中耳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间歇性低热等表现。
(三)不同类型中耳炎的特殊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血管纹。随着病情进展,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穿孔前局部出现小黄点,穿孔后可见脓液流出,初期脓液较稀薄,以后变为黏脓。
2.分泌性中耳炎
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患者可有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鼓膜呈琥珀色或橘黄色,可见液平面或气泡,活动度受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可能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特点为鼓膜穿孔、反复流脓、听力下降。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单纯型,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黏膜,间断流脓,脓液为黏液性或黏脓性,无臭味;骨疡型,病变超出黏膜组织,可有骨质破坏,流脓多为脓性,可含血丝,有臭味;胆脂瘤型,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的直接压迫,或其基质中的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的作用,可导致骨质破坏,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流脓量少,但有奇臭,可伴有胆脂瘤形成。
三、不同人群中耳炎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
1.婴幼儿
由于婴幼儿不能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其中耳炎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了可能出现哭闹、抓耳等表现外,还可能因耳部不适而影响睡眠,出现睡眠不安稳。发热相对较为常见,且体温波动较大,部分婴幼儿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是消化道疾病而延误诊治。例如,婴儿患急性中耳炎时,可能只是频繁哭闹,家长若不仔细观察耳部情况,可能难以早期发现。
2.学龄儿童
学龄儿童相对能表达一些耳部不适,如能主诉耳痛、听力下降等,但仍可能存在表达不准确的情况。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导致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听力下降会影响其对课堂内容的接收。而且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中耳炎容易反复发作,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在感冒后等诱因下多次发作。
(二)成人
1.中青年成人
中青年成人患中耳炎时,全身症状相对儿童可能较轻,但局部症状相对较典型。如急性中耳炎时耳痛症状较明显,能准确描述耳痛的性质、程度等。慢性中耳炎患者可能因长期反复流脓、听力下降等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影响工作中的沟通交流等。
2.老年成人
老年成人患中耳炎时,全身反应可能更不典型,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耳部症状也可能不典型,如耳痛可能较轻微,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成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影响中耳炎的恢复,且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容易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