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经临床检查了解口腔颌面情况及颌骨畸形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精确评估颌骨三维结构并考虑年龄、特殊病史等因素,手术时依类型设计切口,用专业器械精准截骨,将截骨颌骨段移至理想位置用钛板钛钉固定,术后要做好伤口清洁观察、合理饮食、维护口腔卫生并按医嘱定期复查,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有相应护理重点及关注方向。
一、术前评估
1.临床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患者的口腔颌面情况,包括牙齿的排列、咬合关系、面部外观等,了解颌骨畸形的具体表现,如是否存在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不同类型的颌骨发育异常。
2.影像学检查:通常会进行X线片(如曲面体层片)、CT扫描等,通过影像学资料精确评估颌骨的三维结构,明确骨组织的形态、位置关系以及牙齿与颌骨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依据,这一步骤会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因为不同年龄段颌骨发育状态不同,儿童的颌骨仍在生长发育中,影像学评估需更关注生长潜力;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有颌面部外伤史等,影像学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骨组织的详细情况以辅助手术规划。
二、手术过程
1.切口设计:根据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切口部位,例如行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时,常在口内前庭沟做切口,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面部皮肤瘢痕;下颌骨截骨术可能会在口内或口外(如下颌下区)做切口,口内切口相对隐蔽,口外切口适用于某些复杂的下颌骨截骨情况。切口设计会综合考虑患者的面部美学要求以及手术操作的便利性,同时充分考量年龄差异,儿童的切口设计需更谨慎,避免影响颌骨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导致面部皮肤状况不同的患者,也会调整切口位置以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
2.骨组织截骨:使用专业的骨科器械进行骨组织截骨操作,根据术前规划的截骨线准确截断上颌骨或下颌骨等相应部位的骨组织。不同类型的正颌手术截骨方式不同,比如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是将下颌升支从矢状方向劈开后移动下颌骨段来调整咬合关系,这一操作需要精准的技术,确保截骨准确且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结构,如神经血管等。在操作过程中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心肺功能等基础情况,保证手术在安全的生理范围内进行。
3.颌骨移动与固定:将截骨后的颌骨段移动到预定的理想位置,然后使用钛板钛钉等固定材料进行坚固内固定,以维持颌骨在新位置的稳定性,确保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固定过程需保证钛板钛钉的安装位置正确,能够有效稳定骨段,这一环节会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不同的颌骨形态和骨质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式。
三、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区域伤口清洁,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其用手触碰伤口,防止感染,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护理监督;老年人由于伤口愈合能力相对下降,更要严格遵循伤口护理要求,密切观察伤口愈合进程。
2.饮食管理:术后初期一般进食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粥、鸡蛋羹等,避免食用过硬、过黏以及刺激性食物,防止影响伤口愈合和颌骨固定。儿童患者的饮食需更加精细,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要易于咀嚼和消化;老年人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根据其基础疾病情况调整饮食成分,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等。
3.口腔卫生维护: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必要时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感染影响术后恢复。儿童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需要家长协助监督,耐心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清洁能力下降等问题,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口腔清洁到位。
4.定期复查: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观察颌骨愈合情况以及咬合关系恢复状况,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出进一步的康复建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复查频率和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要关注颌骨生长发育与手术效果的协调性,老年人要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对颌骨恢复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