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儿童免疫力低易感染,诱因有受凉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有相应体征;辅助检查靠血常规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分抗感染和对症支持;多数预后好,不及时治有并发症;可通过增强体质和避免诱因预防。
一、定义
儿童大叶性肺炎是肺炎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病变起始于肺泡,随后可累及一段或整个肺叶的急性炎症过程。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此外,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也可引起。儿童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比如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较大时,儿童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更易感染病原体引发大叶性肺炎。
2.诱因:儿童如果受凉、疲劳、营养不良等,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患病风险。比如长期处于拥挤、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也容易诱发大叶性肺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可持续数天。儿童发热时可能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咳嗽:初期为刺激性干咳,随后可咳出黏液血性痰、铁锈色痰等。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通过咳嗽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排出,但大叶性肺炎时,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咳嗽症状。
呼吸困难:病情较重时,儿童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表现。这是由于肺部炎症影响了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
2.体征
肺部体征:早期肺部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有呼吸音减弱和胸膜摩擦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叩诊浊音、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等。语颤增强是因为肺实变时,传导声波的能力增强;支气管呼吸音是由于实变的肺组织传导声音的特性与支气管相似。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儿童的血常规变化能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当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会被募集到感染部位发挥免疫作用,所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会增多。
2.C-反应蛋白(CRP):CRP水平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
3.胸部X线或CT检查: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CT检查对于病变的显示比X线更清晰,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五、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儿童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结合肺部体征。
2.结合辅助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相应肺叶或肺段的炎症改变,综合这些结果可做出诊断。
六、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如果是耐药菌株感染,可能需要选用其他敏感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分);对于呼吸困难的儿童,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以改善缺氧状况。
七、预后
大多数儿童大叶性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可以痊愈,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脓胸、肺脓肿、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影响预后。儿童的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治疗。
八、预防
1.增强体质:让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比如鼓励儿童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饮食上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避免诱因:注意气候变化,及时为儿童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尽量避免儿童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