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严重并发症,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等致足部病变,相关因素包括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不同人群表现有别)、血管病变(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供血,吸烟、肥胖等加重)、感染(足部损伤后病菌入侵,高血糖者易感染且难控),临床表现分早期(感觉异常、皮肤干燥等)、中期(足部溃疡、皮肤颜色改变等)、晚期(坏疽及全身症状),预防需严格控血糖(各年龄段方式不同),早期干预要定期足部检查,异常及时就医。
糖尿病足的相关因素
神经病变方面: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尤其是周围神经。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同样可能出现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比如儿童糖尿病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足部的微小创伤,如被小石子擦伤等情况;成年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在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上可能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神经病变的进展。有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更高,病变程度也可能更严重。
血管病变方面: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足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供应。在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加重血管收缩和硬化,进一步影响足部血管供血;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等因素,也更容易出现血管病变。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类似,但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本身弹性下降等因素可能使其血管病变相对更易发生且病情更重。
感染方面:当足部有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或血管病变导致缺血时,容易造成足部皮肤破损,从而为细菌等病原体入侵提供机会引发感染。无论是儿童、成年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足部有微小损伤未及时处理,都可能引发感染,而有长期高血糖未良好控制病史的患者,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足部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等;皮肤可能变得干燥、弹性差;足部温度可能降低,尤其是儿童糖尿病足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足部皮肤温度较对侧略低等情况。成年患者中,女性和男性早期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高血糖未控制的患者早期表现可能更明显且进展更快。
中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足部溃疡,溃疡可能发生在足底、足侧缘等部位;皮肤颜色可能改变,如出现暗红等缺血表现;还可能伴有足部的水肿等情况。对于儿童糖尿病足中期,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足部溃疡的愈合相对成人可能更具特殊性,需要更关注生长发育对足部修复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期足部溃疡可能更容易合并感染,且愈合时间可能更长。
晚期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足部坏疽,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等。干性坏疽表现为足部组织干燥、变黑、坏死;湿性坏疽则表现为足部溃烂、有脓性分泌物、恶臭等。无论哪个年龄段的糖尿病足患者,晚期坏疽都可能导致患者足部功能严重丧失,甚至可能需要截肢等严重治疗措施,而且晚期患者的全身状况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早期干预
预防方面: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严格控制血糖,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规范的降糖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这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食物,鼓励孩子适当运动;成年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老年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还要注意足部的日常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
早期干预方面:定期对足部进行检查,包括感觉检查(如用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阈值)、血管检查(如触摸足背动脉搏动等)。儿童糖尿病患者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检查足部情况;成年患者要自己或让家人帮助定期检查足部;老年患者更要加强足部检查的频率,一旦发现足部有异常表现,如皮肤微小破损、感觉异常等,要及时就医进行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