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通过视诊观察牙龈退缩范围、颜色质地,探针测量法测龈沟等,结合X线片评估牙槽骨高度及邻面情况,将牙龈萎缩分为轻度(退缩<牙面1/3等)、中度(退缩1/3-2/3等)、重度(退缩>牙面2/3等),不同程度有相应表现及影响。
牙龈退缩范围: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牙龈边缘相对于正常位置的退缩情况,确定牙龈萎缩涉及的牙位范围。例如,若仅个别牙的牙龈有退缩,与多个牙的牙龈均有退缩在程度判断上不同。对于儿童,要考虑其牙齿发育阶段,乳牙和恒牙的牙龈情况有差异,乳牙牙龈相对更薄嫩,观察时需更轻柔。成年人则重点观察牙龈退缩对牙齿美观和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是否影响牙齿邻接关系等。
牙龈颜色质地: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牙龈萎缩时,牙龈颜色可能变浅,质地变脆。比如,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萎缩,牙龈颜色可能偏暗红,质地较松软。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牙龈本身可能有一定的生理性萎缩,同时牙龈质地也可能发生变化,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探针测量法
牙周探针的使用:使用带有刻度的牙周探针,将探针轻探牙龈沟或牙周袋底,测量牙龈缘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以及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等。一般来说,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3mm,当牙龈萎缩时,龈沟深度会超过正常范围。对于儿童,由于其牙齿和牙周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测量时要注意探针的压力,避免过度施压导致儿童不适和测量不准确。在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中,牙龈萎缩的测量可能需要更谨慎,因为这类人群的牙周组织可能存在微循环等方面的异常,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判断。
影像学辅助判断
X线片检查
牙槽骨高度评估:通过拍摄牙齿的X线片,观察牙槽骨的高度变化。正常情况下,牙槽骨高度应达到一定标准,牙龈萎缩常伴有牙槽骨吸收,X线片上可清晰看到牙槽骨高度降低的程度。例如,牙槽骨高度降低1/3以内为轻度牙龈萎缩相关的牙槽骨吸收,降低1/3-2/3为中度,超过2/3则为重度。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牙槽骨的正常高度范围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槽骨高度会随牙齿萌出等不断变化,老年人牙槽骨可能有生理性吸收,在判断时要考虑这些年龄因素的影响。
牙齿邻面牙槽骨情况:X线片还能观察牙齿邻面的牙槽骨情况,判断牙龈萎缩是否导致邻面牙槽骨吸收等,这对于全面评估牙龈萎缩程度很重要。比如,邻面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反映牙龈萎缩对牙齿邻接区域支持的影响不同。在有正畸治疗史的人群中,X线片检查牙龈萎缩程度时,要考虑正畸治疗对牙槽骨和牙龈的影响,因为正畸可能导致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龈和牙槽骨的改变。
综合评估与分级
轻度牙龈萎缩
表现:牙龈退缩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牙面的1/3,通过视诊和探针测量,龈沟深度轻度增加,牙槽骨吸收轻度,对牙齿的功能和美观影响较小。例如,个别牙齿的牙龈有少许退缩,不影响牙齿的正常咀嚼和美观,X线片显示牙槽骨轻度吸收。儿童轻度牙龈萎缩可能是由于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刷牙习惯等引起,要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刷牙,减少局部刺激。成年人轻度牙龈萎缩可能与局部菌斑堆积等有关,需注意口腔卫生维护。
中度牙龈萎缩
表现:牙龈退缩范围达到牙面的1/3-2/3,龈沟深度中度增加,牙槽骨吸收中度,可能会出现牙齿对冷热敏感等情况,影响牙齿的部分功能和美观。比如,多个牙齿有较明显的牙龈退缩,牙齿邻接处可能有轻微改变,X线片显示牙槽骨有较明显吸收。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加重中度牙龈萎缩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口腔保健,因为妊娠期女性的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更敏感。
重度牙龈萎缩
表现:牙龈退缩范围超过牙面的2/3,龈沟深度明显增加,牙槽骨吸收重度,牙齿可能出现明显松动等情况,严重影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例如,大部分牙齿牙龈严重退缩,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松动明显。在老年人中,重度牙龈萎缩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长期牙周炎未得到有效控制等,要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适当的口腔护理指导和建议,帮助维持口腔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