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疱是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致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含气囊腔,成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其临床表现分无症状和有症状,无症状者需定期随访,有症状或破裂可致严重情况。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包括治基础病、对症支持,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且方式多样。日常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随访。
一、肺大疱的定义与成因
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的含气囊腔。其成因多样,比如先天性因素,多见于小儿,可能与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有关;后天性因素常见于长期吸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等人群,长期的气道炎症等刺激使得细支气管发生狭窄,形成活瓣作用,气体能进入肺泡但不易排出,导致肺泡内压力增高,进而使肺泡壁破裂融合成肺大疱。
二、肺大疱的临床表现及评估
无症状情况:较小的、数目少的肺大疱可能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这种情况对于一般人群尤其是没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来说,可能暂时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要定期随访胸部CT等检查,观察肺大疱的变化情况。对于小儿来说,也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肺大疱是否有变化,因为小儿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肺大疱可能会对肺功能产生潜在影响。
有症状情况:当肺大疱较大或数目较多时,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如果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会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病情较为紧急。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患有COPD的中老年人,肺大疱可能会加重其原有的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
三、肺大疱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针对基础疾病治疗:如果是由COPD等疾病引起的肺大疱,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对于吸烟的患者,必须严格戒烟,以减少烟草对气道的进一步刺激,延缓基础疾病的进展,从而控制肺大疱的发展。对于小儿患者,如果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肺大疱,需要关注其呼吸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促使肺大疱进一步发展。
对症支持治疗:当患者出现气短等症状时,可给予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对于有呼吸困难的小儿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的控制,根据其年龄等情况合理调节,以保证安全有效的吸氧。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对于肺大疱较大,压迫周围肺组织明显,引起严重症状的患者,或者肺大疱反复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频繁发作的患者,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肺大疱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1/3-1/2以上,临床上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手术切除。对于小儿患者,如果肺大疱影响了肺的正常发育,或者反复出现气胸等情况,也需要评估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肺大疱切除术、肺减容术等。肺大疱切除术是直接切除肺大疱,解除其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肺减容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COPD合并肺大疱的患者,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改善肺功能。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四、肺大疱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
避免剧烈运动:肺大疱患者应避免剧烈咳嗽、用力屏气、剧烈运动等,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例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剧烈的体育活动应尽量避免,对于小儿患者,要注意看护,避免其进行过于激烈的玩耍。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增加腹压和胸腔内压力,诱发肺大疱破裂。对于患有COPD的中老年人,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使用家庭氧疗等方式改善呼吸状况。小儿患者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定期随访:肺大疱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治疗,都需要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等,以观察肺大疱的大小、数量等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新的并发症等。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胸部CT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小儿患者,随访的频率可能需要根据其具体病情和生长发育情况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