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尿道炎由病原体感染、尿道局部因素、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相关检查有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尿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治疗基础疾病、及时治疗首次尿道炎等来预防与应对。
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可导致。比如女性尿道短而宽,距离肛门近,更容易被大肠埃希菌等污染引发感染,若不及时彻底治疗,容易反复。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行为是重要的传播途径,感染后炎症容易迁延不愈,导致尿道炎反复发生。
真菌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现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尿道,引发反复尿道炎。
尿道局部因素
尿道有梗阻:如尿道结石、狭窄等,会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滋生繁殖,引发尿道炎且难以治愈,反复发生。例如尿道结石患者,结石阻碍尿液排出,尿道内细菌不易被冲刷清除,从而易反复感染。
尿道异物:尿道内进入异物,如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等,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使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且异物存在会持续刺激尿道,导致尿道炎经常复发。
机体免疫力低下
年龄因素: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且自身修复能力较弱,尿道炎容易反复。儿童时期如果存在尿道结构发育问题或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可能反复发生尿道炎。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出现尿道炎。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更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尿道炎且难以控制。
不良生活方式
饮水过少:喝水少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弱,细菌容易在尿道停留繁殖,增加尿道炎发生风险,长期饮水少就容易经常尿道炎。
不洁性行为:频繁不洁性行为会增加病原体感染尿道的机会,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从而导致尿道炎反复。
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女性,不注意外阴清洁,内裤更换不勤等,会使细菌容易污染尿道引发感染,若不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就容易经常尿道炎。
经常尿道炎的相关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增多等,帮助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道炎症,了解炎症的大致情况。
尿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能明确引起尿道炎的病原体种类,并确定对哪种抗生素敏感,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对于反复尿道炎患者非常重要,可指导精准治疗。
尿道分泌物检查:如有尿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能查找病原体,比如淋病奈瑟菌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等,辅助诊断尿道炎及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有尿道梗阻、结石等局部因素导致反复尿道炎的患者,可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尿道造影等检查,了解尿道结构是否异常。
经常尿道炎的预防与应对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多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建议不少于1500-2000ml,以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滋生机会。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适当保证饮水量,比如学龄前儿童每天也应保证足够水分摄入。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女性大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肛门细菌带到尿道;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内裤;男性也应注意阴茎局部清洁。
避免不洁性行为: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风险。
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比如糖尿病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平稳控制血糖,从而降低尿道炎反复发生的几率。
及时治疗首次尿道炎:一旦发生尿道炎,要及时、规范、足疗程治疗,不要症状稍有缓解就自行停药,以免治疗不彻底导致转为慢性,反复复发。例如明确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按疗程用药,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
总之,经常尿道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相关原因后,通过采取上述预防和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尿道炎的反复发生,维护泌尿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