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和改善口角炎需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保持口腔清洁,不同年龄段、有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各有清洁要点;调整饮食结构,保证摄入有益营养素并避免刺激性、过烫、高糖食物;避免不良习惯,如舔口角、咬唇、撕嘴角皮等;注意环境因素,维持适宜温湿度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也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与饮食、不良习惯及接触物品有关,老年人与牙齿缺失、营养吸收及口腔清洁便利性有关。
生活方式:有吸烟习惯的人需注意,吸烟会刺激口角及口腔黏膜,加重口角炎症状,应尽量戒烟;有戴假牙的人群,要注意假牙的清洁,每天取下假牙进行清洗,保持假牙的清洁卫生,防止假牙上的细菌等引发口角炎。
病史影响:若有糖尿病等病史,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更要严格保持口腔清洁,因为高血糖会使口角炎恢复减慢且易复发,所以这类人群除了常规口腔清洁外,还需密切关注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口角炎的预防和恢复。
调整饮食结构
营养摄入:要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的食物。维生素B2缺乏易引发口角炎,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绿叶蔬菜等;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柠檬、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锌对口腔黏膜的修复有重要作用,瘦肉、海鲜、坚果等食物含锌量较高。不同年龄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的饮食;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等减退,可适当调整食物烹饪方式,如将蔬菜切碎、肉类煮烂等,以保证营养物质的充分摄取。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类食物会对口角及口腔黏膜产生刺激,加重口角炎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减少过烫食物的摄入,过烫食物会损伤口腔及口角的黏膜组织,不利于口角炎的恢复;还要控制高糖食物的摄取,高糖食物易滋生细菌,如糖果、甜饮料等,会增加口角炎的发生几率或加重病情。
避免不良习惯
舔口角: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避免频繁舔口角的习惯。儿童可能因口角稍有不适就不自觉舔舐,成人也可能因口角干燥等情况无意识舔舐,唾液中的水分蒸发后会使口角更加干燥,进而加重口角炎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咬唇、撕嘴角皮:有咬唇习惯的人,以及喜欢撕嘴角起皮的人要改正这些行为。咬唇会导致口角周围组织受损,增加感染风险;撕嘴角皮可能会引起口角的破损出血,从而诱发或加重口角炎。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其咬唇等不良习惯;对于成人,要提高自我认知,主动改变这些不良行为。
注意环境因素
温度与湿度:保持居住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2℃~25℃较为舒适,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干燥的环境会使口角皮肤黏膜水分流失,易引发口角炎,尤其在冬季使用暖气或空调时,可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过于潮湿的环境则利于霉菌等滋生,也可能增加口角炎的发生可能,所以要维持合适的环境温湿度。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口角过敏的物质,如某些特定的唇膏、口红、食物添加剂等。在选择唇膏时,应选择成分简单、无刺激的产品,儿童由于皮肤更娇嫩,要特别注意选择儿童专用且不过敏的唇膏;过敏体质者在食用新的食物时要谨慎,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若有口角炎伴随过敏症状,需及时排查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口角炎多与饮食不均衡、不良习惯等有关。家长要格外关注儿童的口腔卫生和饮食情况,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营养,监督儿童改正舔口角、咬唇等不良习惯,儿童的衣物被褥要保持清洁,避免因接触不洁物品引发感染导致口角炎。
老年人:老年人口角炎可能与牙齿缺失、营养吸收不良等因素相关。牙齿缺失较多的老年人可能咀嚼功能下降,影响食物的充分咀嚼和营养摄取,要注意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可安装假牙以改善咀嚼功能;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减退,营养吸收能力可能降低,需关注其营养状况,必要时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的便利性,帮助老年人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